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南僑化工進口的工業用油,經過衛福部調查後,證實這些油經過精煉後可以食用,但因為從訂貨到報關都標註了「工業用」,讓人懷疑到底工業用油、真的可以食用嗎?有專家解釋說,進口的原料油、若是來自動物內臟,經過提煉後確實可食用,但處理過程必須嚴格把關。
南僑化工進口油品的報關問題,衛福部收到澳洲方面回應,證實這些油品在精煉後,人類可以食用。但還是被質疑,為什麼從下單到報關,都寫「工業用」,卻在精煉後變成「可食用」?有專家學者為大眾解答。
==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秘書長 許輔==
內臟因為在國外的時候
它是人是不吃的
所以從內臟做出來的油脂
它通常就是給飼料用
或者是給工業用
東方人會吃內臟
所以說這些內臟做出來的油
假如當時在屠宰場
在當地的處理程序
也跟做皮下的奶油
是相同的時候
那這樣的一個油 有可能
是可以精煉之後給人吃的
專家表示,一般原料油主要分成皮下油脂、和內臟。皮下油被用做食用油,而內臟部分,西方國家都是用作飼料、工業用,但有些符合食用等級的,經過精煉還是可以吃,像台灣廠商就很常進口。
==台灣食品科技學會秘書長 許輔==
油脂精煉的過程
可以把大概95%
甚至99%的有毒性的物質
跟壞東西都去除掉
所以急性 立即性的危害
應該大家不用擔心
但是長期的可能風險
是可能會有的
雖然說這種油品,短期食用暫時看不出來對健康是否有影響,但廠商進口的內臟油品質到底到底是好是壞,也攸關著可否食用,因為來源和處理過程,都必須符合食用等級,因此官方和廠商雙方,都必須在源頭上嚴格把關,才不會讓民眾再度陷入黑心油恐慌。
曹晏郡 林志堅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