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有望治療 中研院最新重大發現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
不管在國內外、被確診為自閉症的孩子愈來愈多,學者和專家也不斷進行相關研究。而中研院團隊透過老鼠實驗、發現自閉症是因為神經迴路異常,只要透過一種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2010年,時任內政部長的江宜樺,為罕見疾病孩子走上街頭,因為他自己有個自閉症的兒子,孩子成長的挫折、家長們照顧的辛酸,他能感同身受。自閉症發生的比率愈來愈高,美國最新統計,每88位兒童就有一位自閉兒,男童發生的機率是女生的五倍,自閉症是由於早期的神經發育異常,臨床上也認為,自閉症與神經迴路形成有極大關係,中研院透過大鼠腦部切片研究發現,某類型基因突變的自閉症,腦中缺少了一種特定的白質結構。
==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研究員 薛一蘋==
負責溝通杏仁核的
一個白質結構(後段前連合)
我們發現是說
這個白質結構不見了
杏仁核的活性還有它的聯結
也就不見了
所以說杏仁核 它沒有辦法有效的
去把這個訊號 遞給其它的核區
薛一蘋解釋,這種「後段前連合」結構,是負責聯絡兩個大腦半球的杏仁核功能,杏仁核又是掌控社交活動、情緒反應等功能,和自閉症症狀類似,研究團隊還發現,一種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研究員 薛一蘋==
(自閉症)有社交活動力
降低的現象 他的溝通能力不好
他的應變能力也不好
常常他會伴隨一些
學習能力低落的現象
這個藥物的話 對於這些
所有的病症 都有治療效果
從大鼠身上可以明顯看到,用藥後的自閉症大鼠,社交功能恢復的跟野生鼠幾乎一樣,會彼此追逐,這項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排名第一自然和神經細胞期刊上,團隊表示,或許未來自閉症病人,可以先透過磁振造影,先診斷是否有「後段前連合」缺失的問題,就有機會透過舊藥新用,來治療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