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流入無底洞? 政府與業者考量不同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政府到現在還沒有宣布開放八吋晶圓廠到大陸,政府擔心,晶圓廠外移,可能引發人才與技術外流,甚至整體產業外移的連鎖效應。但是這些問題是否存在?繼續,來看以下的分析報導。根據估計,興建一座八吋晶圓廠至少需要三百五十億台幣的資金,而這一大筆錢是來自於台灣的公開集資市場,拿台灣人民的錢投入大陸、這個充滿不確定的市場。擔心資金外流,使得政府對開放晶圓廠登陸,裹足不前。
可是業者認為,從台灣拆除舊廠設備到大陸去,根本不用花這麼多錢,而且資金也可以自由流動。二十年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經形成完整的聚落,從晶圓代工開始,到上游的IC設計、下游的封裝、測試廠,超過兩百家廠商,有完整的發展。
從四吋、六吋到八吋晶圓的發展,台灣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目前台灣已經有三座十二吋晶圓廠成形,業者估計,到2005年,會有十到十三座十二吋晶圓廠開始量產。有專家指出,就算八吋晶圓廠外移大陸,較先進的十二吋晶圓技術,還是會留在台灣。
會留在台灣。業者也認為,十二吋晶圓廠可以吸收八吋廠外移,所留下來的人才,因為每座八吋晶圓廠需要800名員工,十二吋廠約需要1000人,如果五年內只有四座八吋廠外移,而台灣卻多了十一座十二吋廠,反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可是,十二吋廠能不能夠按照計劃發展,卻充滿了變數。學者指出,半導體產業充滿牽一髮動全身的連鎖效應,晶圓製造業者將中國大陸納入全球佈局的一環,但是,政府擔心的,卻是資金排擠效應、技術斷層以及產業群落流失的成本代價,對政府決策過程,確實充滿了挑戰。林珍汝 彭耀祖 陳保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