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錢莊到銀行" 展覽探索貨幣演變

想認識古代至今的貨幣嗎?明天開始在國父紀念館展出"從錢莊到現代銀行"特展,有早期春秋時期的刀幣,以及清朝的錢莊,一起來看中國貨幣和銀行的演變. 外型像刀的刀幣,又稱做刀錢,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齊國,用來買東西的銅幣,至今已有好幾千年的歷史,還有這個直徑4公分的銅幣"大觀通寶",是北宋時期的貨幣,發行於1107年到1110年,特別得是面額上的字體還是宋徽宗親筆寫的瘦金體. ==解說員 李育泰== 那個宋徽宗親自所寫的大觀通寶 大觀是他的年號 他有6個年號裡面 其中 第2個年號就是大觀 所以說這個 他當時就把它拿來 在這個貨幣上面 作為他 最主要發行的一個幣別 清代開爐錢樹是一體成型的一串錢,看去彷彿枝葉對稱的小樹,所以又叫作"錢樹",共有21枚錢幣,光緒年間鑄造,這些古物都是中國工商銀行創辦的銀行博物館所收藏,這次來台展出600多件文物,從早期錢莊到現代銀行,帶領觀眾探索貨幣與銀行的發展史.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分行長 沈立強== 貨幣列的展品 那麼主要反映的是 我們從西漢以來 2200年的 貨幣發展的歷史 除了貨幣外,館內還搭建錢莊的場景,歲月斑駁的帳台,票據櫃和帳房先生,還原古代錢莊營業景象,還有錢莊招牌和印章,共通勾勒出,古老金融行業的經營面貌,彷彿把民眾拉回到一個半世紀前的上海. 記者陳曉卿陳信隆台北報導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