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故事點滴匯流 台灣百年歷史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與中國在歷史上分分合合多次,中華民國與台灣有著交錯複雜的關係,在不同的年代也有著轉折關鍵性的發展,現在台灣有的足夠的自信,我們終於可以如實客觀的回顧以往的歷史,適逢民國百年,公視特別企劃"百年民與國"系列,從庶民角度來看百年來的發展,今晚十點首先要推出的"尋找國家印記",就要先帶您從霧峰林家的故事,來看近代百年史。
。
馬關條約明定,台灣、澎湖永久割讓給日本,台灣人必須在兩年之內選擇去留。清廷下令所有官員攜眷內渡,林家留下部分成員守在台灣,林朝棟帶著兒子林祖密回福建,解散後的「棟軍」加入抗日義民軍。「甲午戰爭」是清廷對台灣劃下的句點;「乙未戰爭」是台灣人抗爭的起點。就在乙未戰爭進入尾聲時,割棄台灣的祖國也發生驚天巨變。孫中山以恢復中華、創立民國為號召,在廣州首次起義。
[[==霧峰林家 林光輝==
我曾祖父(林朝棟)去逝以後,我祖父(林祖密)又回到台灣來。他回到台灣幹什麼?還是繼續抗日啊!你看有名的大湖事件、張火爐事件、羅福星事件、?吧年事件,寫得清清楚楚,是林季商(林祖密)主導的啊!
孫中山一生革命,就是要建立共和體制。廣東人何金龍,是廟宇剪黏師傅。他在1928年來台灣整修台南金唐殿,悄悄製作兩尊孫中山剪黏。他把五權政府藏在大殿椽頭,留給台灣民眾對未來國家的想像。
ns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台灣民報不畏日本政府的檢查,?登專文「哭望天涯弔偉人」。
ns
1949年底,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來台灣,又為台灣增加一個新的印記:
匡復中華的起點,重建民國的基地。於是,從中國各省來的兩百萬人,和台灣的六百萬人,便一同在這個印記之下展開新生活。
台灣土地上的國家印記,或鮮明或模糊,人民繼續為"民 國"兩個字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