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公屋人口比例:香港1/3 北市5%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香港寸土寸金,地狹人稠,房子得越蓋越高,換取空間,在市區甚至出現出租只有一戶一床的籠屋和板間屋。
1953年的一場大火,五萬多戶慘遭祝融,從那時開始,香港政府開始規劃公共房屋,目前每三個香港人,就有一個住在公屋,平均每戶2.8人,現在港府推出新型的公屋有四種房屋大小,從5坪到16坪不等,公屋還有公園、垃圾場和茶餐廳等公共設施,就像是住在社區一樣。
租金便宜是最大誘因,台北市也計畫推出公營出租國宅,『大龍峒公宅』就是台北第一座自建的公營住宅,今年十一月開放申請,只要是青年族群或是小家庭,年滿20歲到40歲的新婚夫妻或育有子女者優先,而香港公屋則提供給中低收入戶,一個人月收入不能超過兩萬八台幣,一家四口人的家庭一個月的總收入不能超過60萬台幣,在租金方面,北市採取周邊市價的八折、香港則是平均一坪是700到1000元台幣不等,每兩年檢討一次,也會依住戶的收入有所調整,在入住期限方面,北市是短期出租方式,最多不超過四年,香港則無期限,但有『扣點制度』的退場方式,扣滿16分就終止租約。
郝龍斌強調,香港政府的扣點制度,委外物業公司管理,能有效維護公屋的居住品質,值得參考,北市第一座自建大龍峒公宅最快今年六月完工,明年農曆年前入住,台北市率先實施公營出租國宅,成效如何也備受關注。
記者 林欣儀 郭俊麟 香港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