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數百萬人 居住低地靠治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水災的問題困擾著許多國家,現代的治水問題經常就要看看荷蘭的經驗,透過鏡頭帶您到荷蘭,荷蘭如何從慘痛的經驗中,找到防洪治水的方式。
荷蘭除了鬱金香之外,隨處可見的運河跟小橋也是特色之一。荷蘭有數百萬人,居住在的低於海平面的地區,歐洲的交通中心路特丹,首都阿姆斯特丹等地,都低於海平面。
事實上,荷蘭也不是一開始就對治水特別有一套。1953年2月的某個夜晚,洪水衝破荷蘭西南方的堤防,一夜之間造成1853人死亡,將近5萬頭乳牛被淹死,堪稱該國300年來最慘痛的經驗。至此,荷蘭當局成立水資源理事會,全力負責防洪工作。荷蘭的治水專家建議紐奧良跟路易西安那,必須立刻展開長期的治水計畫。
這項計畫至少應該包括低於海平面的土地要被填平,下降的土地也會被填平,確保民眾安全,同時進行結構性的控管。
至於荷蘭當地的治水問題,專家指出,荷蘭有四座大型水壩,其中兩座靠近出海口,能夠發揮穩定水流的功能,至於維持堤防的強度,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我們把海岸線縮短,建造大型的攔水閘門,增加堤防的強度。另一方面,讓荷蘭全國的堤防強度保持同樣的水準,這絕對是問題的關鍵。
至於根據氣候來觀測海水變化,也是相當重要的方式,透過全球海域的變化,配合氣候的變遷,能夠準確推估出發生水災的機率。
荷蘭的長期治水計畫,從1958年執行到1987年,共耗資數十億美金,才創造出今天民眾可以跟海水和平相處的生活環境。荷蘭成功的治水經驗,相信值得水災頻繁國家的借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