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四六事件大學生高喊反飢餓 國府鎮壓學運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就在大批外省移民逃難來到台灣的1949年,台灣島內也發生一件、從學運演變成白色恐怖整肅的四六事件。不少學生被逮捕後被槍決。這起發生在六十年前的事件,後來被看做是50年代白色恐怖的開端。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不到兩年的台灣,整個社會充斥著不滿與不安的氣氛。1948年底,一群台大學生和前師範學院、也就是現今的台師大學生,聯手發起了一項、以「反飢餓、反迫害」為號召的學生運動,其中包括剛到台灣、對當時國民政府貪污腐敗感到失望的外省流亡學生,以及對於社會主義懷抱一定理想的本省知識份子。 1949初,台大學生甚至還組成了「麥浪歌詠隊」,把當時中國學運歌曲引進台灣,到台中、高雄等地演出,可以說是戰後第一起的民歌運動。 但就在1949年3月20號的晚上,兩名學生因為騎單車和員警發生衝突被拘押,近千名學生包圍警局要求放人,引發當局高度關切,當時的警備總司令陳誠,下令鎮壓,4月6號,大批軍警包圍台大和師大的宿舍、逮捕學生。 不少學生被捕後遭槍決,逃掉的則是出走到中國,而部分搶救學生的教授,也被解聘或被捕入獄,知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就是其中之一。 四六事件後,大學和高中開始設置教官,軍警系統進入學校嚴密掌控,日治時代原本活潑熱情的學運思潮,從此消聲匿跡。 歷史的傷痕、延續了五十多年,1997年,台大和師大成立了「四六事件資料蒐集小組」,展開調查研究,一直要到2001年政權輪替,當時的教育部長曾志朗才代表政府,為這件歷史事件道歉。四六事件終於獲得平反,而繼承了前輩的犧牲換得的教訓,現今的台灣學生運動,也重新發展成一股監督政府、推動民主的力量。 記者蘇玲瑤、莊志成 台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