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投資
-
詐團涉送精品邀高資產族群投資 被害人總財損逾1.7億
|社會除了手機軟體詐騙,刑事局破獲一個詐欺集團,主嫌透過透過申設公司藉口從事電商,實際是架設LINE創號系統,大量生成虛假帳號,並販售給境外詐騙機房使用。主嫌也和境外詐團合作,鎖定國內民眾加入投資群組進行詐騙,還對其中的高資產民眾,以送精品取信後吸引大筆投資,累計被害人財損金額超過1.7億元。
-
假合會標榜保本保息高投報 詐團吸金30億近3千人受害
|社會調查局日前和刑事局等單位,共同偵破一起假合會非法吸金案。詐騙集團從2021年起對外向不特定民眾宣稱,新8年合會方案保本保息,只要投入56萬,8年期滿後可領200萬到900萬不等的標息。台北則有婦人遭誘騙投資獲取高報酬,直到警方喬裝成工地保全,趁雙方面交金錢抓人,婦人這才驚覺被騙,所幸成功保住退休金。
-
誤信假投資遭騙250萬元 汐止夫妻疑想不開輕生
|社會警方破獲1起翡翠詐騙案,詐團透過珠寶直播間誘騙民眾匯款投資、或是買翡翠成品,事後卻不出貨或寄送劣質珠寶,其中涉案人還包括律師。而新北汐止發生1起憾事,一對夫妻因為誤信投資詐騙被騙走約250萬元,儘管報案後警方已經抓到車手,但夫妻倆疑似因為積蓄被騙走,被發現在家輕生。
-
台北老婦欲領1800萬現金 行員、警察苦勸擋詐騙
|生活花蓮有一名婦人到銀行提領百萬現金,說是要給姪子投資,引起銀員注意。另外,在台北市也有老婦人提領1800萬現金,也是用途交代不清,警方介入後都發現是投資型詐騙。
-
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去年上線 通報下架12萬則假訊息
|社會為了強化阻詐,數位發展部去(2024)年9月底建置網路詐騙通報查詢網,至今已經確認約12萬則詐騙訊息,通報Meta、LINE等平台業者下架。而根據數發部統計,最常被仿冒的公眾人物是金融投資產業領域、企業跟財經界公眾人物都有,前3名分別是元大銀行、分析師何丞唐跟三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像是網紅、主播都有入列。
-
國內詐團勾結奈及利亞犯罪組織 利用虛擬貨幣互助洗錢
|社會國內的詐騙集團涉嫌勾結奈及利亞的不法組織,藉由在台的外籍人士,將假投資贓款購買貴金屬等物品寄到非洲當地,換取對方非法取得的加密貨幣,彼此互助洗錢。警方日前逮捕20名嫌犯,依《洗錢防制法》、《銀行法》等罪嫌移送後,部分被檢方起訴。而台北市則有警方攔阻詐騙,發現被害人掉入假檢警詐騙,更被恐嚇向家人說出案件將犯下洩密罪,因此損失700多萬元。
-
網路假買家詐騙案增 僅次投資詐騙
|社會今(2025)年前4月,假買家騙賣家的網拍詐騙件數僅次於假投資,來到第2多,財損累積5.9億;北部就有一名大學生,演唱會門票沒賣成,反而損失超過12萬。國內最氾濫的假投資詐騙,日前更有詐騙集團車手與被害人約在教會旁、面交取款111萬,被警方當場查獲。
-
女子3度遇投資詐騙損失88萬 警:留意到府收款等詐欺關鍵字
|社會詐騙在台橫行,其中以假投資受騙件數最多。日前台北1名林小姐更是一連被騙4次,其中假投資就占了3次,被引導投資加密貨幣,損失將近88萬元的她,更曾經萌生輕生念頭。警方提醒,除了高報酬、穩賺不賠之外,到府收款也是詐欺關鍵字。
-
4月全台詐騙財損逾76億 以假投資、網購最多
|社會政府打擊詐騙,但詐騙案件還是層出不窮,4月份民眾被詐騙的財產損失達到76億5千多萬元,民眾真的要提高警覺。台北和台東警方就接連攔阻民眾誤信保健品投資和網路購物的詐騙,尤其是找高齡和單純的鄉下民眾下手,警方呼籲民眾要多多查證,避免財產損失。
-
老翁貸百萬投資虛擬貨幣 代書察覺異狀報警阻詐
|社會台北一名長者日前受騙假投資損失170多萬,更找上代書委託辦理借款150萬,加碼投資泰達幣,經代書詢問用途發現不對勁,聯手警方攔阻。由於金融機構的臨櫃關懷變得嚴格、頻繁,現在詐騙集團也開始轉向要求被害人以保單借款、代書貸款等方式,繞過銀行詐得更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