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
-
堪察加半島7.4強震 氣象署:海嘯威脅已解除
|全球俄羅斯遠東的堪察加半島外海,當地13日下午2時37分發生規模7.4強震,我中央氣象署連發4報的「海嘯消息」,但已經在中午確認可以解除太平洋地區的海嘯威脅。專家指出,這起地震是7月30日規模8.8強震的餘震,也是規模最大的餘震,加上未來1年仍會有餘震,還是要持續觀察。
-
二戰後仍有逾2千次核試爆 誰來承擔輻射的代價?【圖解】
|全球在美國對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二戰後,世界列強的軍備競賽開始進入核子時代,據統計,從二戰結束至今,至少有8國在全球各地執行超過2千次核試驗,地點大多選在遠離擁核國人口中心的偏遠地帶或離島。這些核試驗場周遭的居民,至今仍因暴露在輻射下導致疾病,或被迫離開家園,刻下無法抹滅的傷痕。
-
東港漁船「勝隆漁61號」昨失聯 家屬下午接獲船長電話報平安
|地方台灣一艘東港籍漁船「勝隆漁61號」傳出在西太平洋公海失聯,船上有台籍船長跟10名印尼籍漁工;而今(6)日下午傳出好消息,家屬接到船長電話,船是遇到雷擊導致通訊失聯,不過引擎功能正常,正在返回台灣途中,船上人員都平安。
-
9月起反聖嬰訊號增機率達6成 全球氣溫仍偏高
|全球聯合國氣象組織與美國最新研究指出,9月以來反聖嬰訊號增強,發生機率達6成,並可能持續到明(2025)年1月。雖然反聖嬰帶來較涼爽天氣,但全球氣溫仍高於平均;對台灣而言,反聖嬰效應下秋颱可能更容易生成,冬季氣溫也可能偏低。
-
9月起反聖嬰訊號增機率達6成 全球氣溫仍偏高
|全球聯合國氣象組織與美國最新研究指出,9月以來反聖嬰訊號增強,發生機率達6成,並可能持續到明(2025)年1月。雖然反聖嬰帶來較涼爽天氣,但全球氣溫仍高於平均;對台灣而言,反聖嬰效應下秋颱可能更容易生成,冬季氣溫也可能偏低。
-
中共93閱兵秀軍武 美軍也亮新轟炸機、戰機
|全球中共昨(3)日大陣仗舉行93閱兵,大秀新式武器裝備,但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施耐德強調美軍毫不畏懼,更祭出B-21匿蹤轟炸機和F-47第6代戰機反制共軍。另外前AIT武官朴雄也建議國軍參考美軍「打了就跑」的概念,強化自主判斷;也有學者分析,國軍正在落實「去中心化指管」,強化官兵獨立作戰能力。
-
氣象署:反聖嬰現象發展 估秋季降雨偏多、颱風襲台
|生活夏季即將進入尾聲,展望接下來的秋季天氣,氣象署分析,目前熱帶太平洋海溫呈現西暖東冷型態,反聖嬰現象有發展趨勢,過去類似的海氣狀態下,秋季台灣降雨有偏多,颱風活動區域有較靠近台灣的趨勢,不過不同個案,對台灣的影響程度不同;也預估在10日後,低壓帶會變得比較活躍,不過不確定性仍高。
-
蘇澳港首設商港波浪發電試驗場 波浪能是什麼?發展現況為何?
|產經台灣港務公司日前宣布,在蘇澳港辦理「波浪發電試驗場域招租案」,為全台首度釋出商港作為試驗場域,目前其中一區已有能源公司進駐。波浪能發電是什麼?有哪些不同類型?目前國際與台灣研發現況如何?
-
十年前太平洋沿岸50億海星死亡 科學家找到禍首「殺扇貝弧菌」
|全球十多年前北美太平洋海岸約有50億隻海星死亡,最近科學家公布禍首「殺扇貝弧菌」。由於這種細菌不需要氧氣就能生長,而且致命性極強,才會造成海星大量死亡。
-
俄8.8強震全球史上第6強 專家:餘震可能與主震相當
|全球發生在俄羅斯遠東堪察加半島外海的強震,是1952年以來當地最強的地震,也是全球有紀錄以來的第6強震。雖然震央附近地處偏遠、人口稀少,沒有造成太多傷亡,甚至沒有帶來巨大災害,但專家警告,像這種有巨大地殼斷裂的地震,未來餘震的規模有可能與主震相當,甚至可以持續好幾年或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