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
-
中國人喪失台灣原戶籍欲回復 新規預告:須有益台灣或人道考量
|兩岸兩岸情勢緊張,內政部預告修正已喪失台灣原戶籍之中國人,申請回復台灣人民身分規定,申請者須證明對台灣國防安全、國際形象或社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或有助台灣利益、基於人道考量。另外,若申請者曾為中共政治宣傳,政府可拒絕回復其台灣身分。
-
外媒報導美拒賴清德過境紐約 我總統府:暫無出訪規劃
|政治美中貿易談判之際,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的安排出現變卦。外媒報導,川普政府考量與中國的貿易談判,不允許賴清德過境紐約,原先傳出8月的過境安排因而推遲。目前為止,總統府維持近期的論調,表示賴清德目前沒有海外訪問的規畫;美國國務院則表示,不評論假設性的狀況。
-
習近平籲美慎重處理台灣問題 外交部批中方片面扭曲我主權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1個半小時的通話。川普表示,「雙方討論近期達成的貿易協議,接下來不再有稀土礦產的問題」,他還接受了訪問中國的邀請。而中國官媒《新華社》公布習近平談話內容,特別強調美國應慎重處理台灣問題,避免將中美拖入衝突對抗。我外交部對此回擊,中方刻意片面扭曲台灣主權;總統府則表示,我國支持並樂見有助穩定區域情勢,遏制威權擴張的努力,將與美方致力區域和平與繁榮發展。
-
我駐南非代表處遭更名降級 聯絡代表處改為商務辦事處
|全球我國還在與南非談判代表處搬遷案,但南非外交部官網已逕行將名稱從「台北聯絡代表處」(Taipei Liaison Office)降級更名為「台北商務辦事處」(Taipei Commercial Office)。南非媒體報導認為,這更準確地反映了駐台代表處的角色,也是促成台灣駐處於3月31日搬遷的重要一步。南非外長則重申一中政策,強調沒有受到中國壓力。
-
G7外長聲明挺台參與國際組織 刪除「一個中國」政策表述
|政治G7外長14日發表聯合聲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刪除「一個中國」政策表述。我外交部表達感謝,強調會持續跟民主國家強化合作。學者分析,G7成員各自對中政策並不一致,是否代表歐美對中態度轉趨強硬,還要觀察。
-
中國白紙運動2週年紀念 英國兩黨議員齊聲援
|全球日前在英國國會大樓內,舉行中國白紙運動2週年的紀念活動。英國兩黨議員共同出席,並呼籲要關注中共對英國境內異見人士的恐嚇和騷擾。對於英國政府近期與中國頻繁交流,有英國議員也批評,即使英國在外交上向中國磕頭,也無法達成促進經濟成長的目標。
-
CPTPP台入會案未做決議 政院經貿辦:不應有政治考量
|全球在加拿大召開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執委會年會落幕,會後並宣布決議,哥斯大黎加將成為下一個準會員國。針對中國和台灣的申請案,並未做成決議,也沒有成立台灣的入會工作小組。對此,我國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表示失望,呼籲CPTPP成員國不應有政治考量。
-
台灣申請入會3年仍擱置未決 CPTPP是什麼?為何兩岸爭相加入?
|政治CPTPP年度大會於27、28日在加拿大舉行,台灣和中國2021年就遞出的入會申請,本屆大會中因政治角力影響再度被擱置,外交部曾稱今(2024)年是台灣的「機會之窗」,如今希望又落空。CPTPP是什麼?為什麼兩岸都希望入會?
-
2024美選倒數計時,候選人政策對台灣的影響?
|政治2024年被稱為「選舉年」,全球共76國舉辦大選,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無疑是今年眾所矚目的壓軸場。隨著俄烏戰爭、中東戰爭、印太緊張局勢等地緣衝突下,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美國下任領袖的選擇更顯關鍵。身在地緣衝突最前線的台灣,專家對台建議有三:切勿選邊站,而是成為美國兩黨共識議題;培育國際談判人才,以及新東向台商須留意友岸外包趨勢。
-
IPAC推2758號決議不涉台 主席預告年底前3國議會跟進
|政治IPAC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是由39個國家及歐盟議會、超過250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國際組織,主要關注中國政策,並透過立法方式要求中國遵守國際規範、全球安全及普世人權。今(2024)年7月的台北峰會上,IPAC通過聯合國2758號決議不涉台的決議範本後,在國內引發諸多討論,國外的政界風向為何呢?公視國際記者在英國專訪IPAC主席裴倫德(Luke de Pulford),了解各國議員推進這項行動決議的進展;他透露在澳洲和荷蘭國會後,他期待年底前還會有3個國家議會通過行動決議,支持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