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峰
-
聖母峰成最高垃圾場 垃圾清運要靠無人機
|全球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每年都有大量登山客挑戰攀爬;因為地勢險峻,很多人下山時就把用完的氧氣瓶、吃完的食物和破損帳篷等垃圾留在山上。根據估計,山上已經累積50噸重的垃圾。尼泊爾一家科技公司,就利用無人機把物資運上山,再把垃圾帶下山,短短3個月,他們就清除1噸的廢棄物。
-
英團隊行前採氙氣療法 5天攻頂聖母峰創最快紀錄
|全球攀登聖母峰是許多登山愛好者的目標,英國一支登山團隊從倫敦出發,只花不到5天就登頂聖母峰,刷新最快紀錄。帶隊嚮導透露,他們使用的是「氙氣療法」,就是在低氧帳篷中進行訓練,號稱能避免高山症、減少環境破壞。但這項技術也引發質疑,尼泊爾主管機構已啟動調查。
-
生病後轉念 美國男子辭職帶貓橫渡太平洋
|全球尼泊爾有「聖母峰之男」稱號的55歲登山家卡米瑞塔(Kami Rita Sherpa)27日把自己保持的史上最多次成功攀登聖母峰紀錄推進到31次。美國奧勒岡州一名受生病、欠債等壓迫而醒悟的男子,辭職帶貓開船展開海上冒險,24日順利抵達目的地夏威夷,他的故事在網路傳開並引發共鳴。
-
英51歲登山家19度登頂聖母峰 再刷新非雪巴人紀錄
|全球51歲的英國登山家庫爾(Kenton Cool)最近完成聖母峰第19度登頂,刷新自己保持的非雪巴人登頂紀錄;另一位31歲英國跑者谷吉(William Goodge)以每天大約跑100公里的節奏,連跑35天穿越澳洲大陸。
-
尼泊爾擬加嚴聖母峰攀登資格 需曾征服7000公尺高山才可申請
|全球為了減少攀登聖母峰的登山客過度踴躍,導致具危險性的登山路線過度擁擠、意外死亡率過高等問題,尼泊爾研擬立法,未來僅限向曾在尼泊爾境內攀登過至少1座7000公尺以上山峰者發放攀登聖母峰的許可證;新法也將同步規定,陪同攀登聖母峰的登山嚮導必須是尼泊爾公民。
-
尼泊爾宣布攀聖母峰許可費調漲36% 9月起旺季價格達台幣49萬元
|全球尼泊爾政府宣布,將自9月起將攀登聖母峰的許可費提高逾36%,未來每年4、5月的攀登旺季時,價格將從約台幣36萬一口氣提高至49萬。外媒報導,目前聖母峰許可證每年約發放300張,然而尼泊爾政府常被指允許太多登山者進入聖母峰,當地官員則並未具體說明額外收入將如何使用。
-
西藏及尼泊爾邊界規模7.1強震 已知95死、逾千房屋毀損
|全球西藏與尼泊爾邊界今(7)日上午發生淺層強震,截至台灣時間下午2時,已知造成至少95人死亡、130人受傷,並有超過1千棟房屋倒塌或毀損。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地震規模為7.1,且後續已發生數十次餘震。至於鄰近的尼泊爾狀況,外媒報導指出,目前尚未有損壞或傷亡事故傳出。
-
西藏、尼泊爾邊界發生規模7.1強震 加德滿都、印度皆強烈有感
|根據外電訊息,世界最高峰聖母峰附近的喜馬拉雅地區,7日發生規模7.1強震,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感覺到強烈搖晃。根據新華社報導,截至今日中午12時30分,該起地震已造成53人死亡、62人受傷。
-
揭板塊擠壓非聖母峰「長高」唯一原因 科學家估河流侵蝕助推升高度
|全球近期研究指出,聖母峰的高度可能不僅源自板塊擠壓,還受到河川襲奪作用的影響。由於河川侵蝕導致聖母峰的泥土流失、重量減輕,受壓彎曲的地殼在重量減輕後緩緩回彈。科學家預估,在該作用的影響下,聖母峰與周圍山峰都因此增高15至50公尺不等。
-
海洋暖化速度20年來增近1倍 學者:人為廢氣致海洋長期暖化
|全球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可能長高15到50公尺,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顯示,附近的一條河正在侵蝕聖母峰底座的岩石土壤,像是把貨物扔下船,地殼變輕,自然就抬升一點。另外全球海洋狀態不太樂觀,根據歐盟監測機構,海洋暖化速度自2005年來已增加近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