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溪河川廢棄物調查 平均每公里有81袋垃圾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荒野保護協會今(2025)年選定宜蘭蘭陽溪流域,展開新的河川垃圾調查,在長達152公里的踏查中,發現河岸段平均每公里有81袋垃圾,不過海岸段更驚人、有384袋。另外調查也發現,8成垃圾集中在21.8%河段,而在新竹頭前溪之前的垃圾熱點,清理率高達75%,但清理之後又出現新熱點。
連5年進行河川廢棄物調查,荒野保護協會今年新選定宜蘭蘭陽溪流域,涵蓋宜蘭河、羅東溪、冬山河等及出海口。
在全長152公里的踏查中,發現河岸段平均每公里有81袋垃圾,污染程度為C級「稍髒」;出海口段更多,暴增為4.7倍、有384袋,為D級「髒亂」。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專員徐筱珺表示,「靠近出海口的地方比較多瓶罐,然後一些保麗龍箱等等,我們在冬山河看到比較多的是廢棄的船隻,羅東溪上游比較偏向的是家庭垃圾。」
水利署指出,宜蘭沒水庫,蘭陽溪是重要民生水源,找出垃圾熱點,對症下藥很重要。
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分署長董志剛說道,「其實熱點盤點出來,讓我們可以再向前進一步,讓我們的處理的速度可以更快。」
荒野也針對3年前調查的新竹頭前溪進行複查,過去集中在交通樞紐與觀光熱區等熱點,今年減量達75%,成效不錯,但卻又出現新熱點。
至於大台北淡水河流域,去年發現的熱點清理率達69.2%,新北環保局表示,河川垃圾要徹底清理不容易,很仰賴志工團體。
新北市環保局專門委員李浩榕表示,「我們現在已經有大概30個,河川水環境的一個巡守隊837個人,平均一個月大概是6次淨川,一年大概可以清出,目前大概是5400公斤左右的廢棄物。」
掌握川廢現況,荒野培訓93位調查員花4到5個月時間調查,足跡遍及710公里。而找出熱點很關鍵,以宜蘭蘭陽溪流域為例,8成垃圾集中21.8%河段,若在經費人力有限下,先清理熱點就有明顯成效,但荒野還是希望政府要透過數據,端出源頭減量的良方。
黃瑀喬/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