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國中師自評AI素養分數低 民團稱升學壓力致應用教學保守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隨著科技進步,為了瞭解教師所具備的AI素養,有教育基金會針對高中以下的老師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存在「知」跟「行」的差距。其中國中教師自評AI素養分數,顯著低於國小和高中,研判可能與升學壓力大以及應用AI教學的作為較保守有關。
AI浪潮襲來,台灣的高國中小教師具備該有的素養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以UESCO 2024年發布的5大素養指標研發問卷,並以量尺1到4分評量表現,教師自認已具備的素養是「AI基礎與應用」、「AI人本思維」、「AI倫理」;教師表現較不理想的素養,AI教學法、AI專業發展,明顯知與行的鴻溝。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民調小組委員馮清皇表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憂的是趕不上世界先進國家,可是喜的是什麼,喜的是老師有這個認知,我們就有機會。」
教師的服務年資與AI素養成反向關係,服務年資越長,AI素養普遍較服務年資短者低;各教育階段中,國中教師的AI素養分數最低。
基金會推測,與國中階段升學壓力較大,應用AI在教學上的作為較為保守有關。
對調查結果,基金會建議,教育行政單位應對資源分配、教學對象有不同安排,教育部應儘速制定數位計劃。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提及,「美國是將AI融入到各科教學裡頭去了,日本是將AI納入在跨領域的教學。」
應邀評論的台中教育大學校長郭伯臣也建議,教育部研擬教師AI素養架構,作為職前和在職培育目標;而和日本已達「1生1機」相比,台灣校園仍有進步空間,但整體來看,台灣的AI教育其實一直表現不錯,也不用太悲觀。
洪詩宸/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