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義國多洛米堤礦坑 成歐洲首座礦井資料中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義大利北部多洛米堤山脈一座礦坑,因為地質穩定、不受地震與砲火威脅,被選為打造資料中心的新基地,當地大學跟民間企業合作,利用乾燥岩層建構了伺服器機房,不但能阻絕電磁波,也能維持12°C的恆溫,這座歐洲首座礦井資料中心預計在12月啟用。

深長的隧道中,透出些許光線,進入隧道深處後,天花板上布滿了排列整齊的電纜線,這裡是義大利北部多洛米堤山脈的一座礦坑。雖然現在還在開採礦產,但特倫託大學與私人企業合作,投資約5020萬歐元,相當於新台幣17億3千萬,在礦坑深處建造一座資料中心,命名為「特倫提諾資料礦場」。

特倫提諾資料礦場董事洛羅表示,「幾年前,我們就有意利用這些具有獨特特性的空間,它們非常適合建造資料中心機房,我們決定繼續跟進開發,因為這裡不但安全可靠,又能降低環境和能源影響。」

一般礦井因為地勢問題非常潮濕,不適合建設資料中心,但這座礦井因為開發的「白雲岩」環境乾燥,還座落在穩定山脈的地底100公尺深處,從水文與地質角度來看,完全沒有地震威脅,非常穩定。

另外,因為在地底深處可以免於炸彈的襲擊,同時,岩石層能阻斷電磁波的穿透,加上採用不斷更新的尖端技術,來保護網路安全,讓數據中心環境相當安全,也成為全歐洲第1座建造在礦井中的資料中心。而這特殊的環境,因為長年溫度維持在12°C,也能當成儲藏當地農產品,蘋果、葡萄酒與起司的倉庫。

特倫提諾資料礦場董事波恩指出,「歐洲有其他的地底資料中心,但大多數是軍用資料中心,而非民用的,在北歐挪威峽灣附近與美國也有一些地底民用的資料中心,但這些資料中心環境並不乾燥,也不具備我們這山脈的地形條件。」

由於礦井內,未來資料中心伺服器運行時,會產生的熱能,加上儲存農產品有相關冷卻設備,「資料礦場」的董事會,也期待與其他機構合作,依靠「一加一大於二」的加乘效應,讓礦井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為了建設資料中心,約有60名工人24小時輪班趕工,預計需要鋪設50公里電纜、光纖線路與3公里的管道,另外也會安裝通風系統與發電機,維持環境溫度。預計整個礦井內的資料中心,會占總面積的80%,其餘20%則是當成辦公、保全和接待中心使用,整個資料中心預估將在12月正式啟用。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