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讓海洋吸收,造成酸化使得珊瑚等海洋生物更難生存,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發現,海水「增鹼」可以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也能減緩海洋酸化速度,如果能運用在台灣海峽等海域,可作為碳移除的新方式。
記錄溫度鹽度深度的溫深鹽儀,下到南海指定深度後採取海水,再帶回學校研究室做實驗。
海水樣本放進鹼度分析儀測出鹼度,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從南海觀測數據多年資料發現,海水鹼度呈上升趨勢,能提升二氧化碳吸收能力,也能減緩海洋酸化的速度,若在台灣海峽等其他海域進行人工增鹼技術,可望同樣達到減碳效果,降低對生態的衝擊。
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說,「在海洋裡面有一個新興的理論,就是我們認為在這個不論是在理論的計算或者在實驗室裡面的實驗,都印證了水的鹼度增加,有助於吸收更多的大氣的二氧化碳。」
學者指出,人類活動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海洋以海氣交換方式會吸收約26%的人為排放二氧化碳,只是海水酸度增加,恐使珊瑚、貝類、海膽等生物更難生存,海洋增鹼可減碳、減緩酸度改善這情況,只是投放鹼的區域,也可能出現小範圍海洋生物影響。
中山大學海洋學系助理教授雷漢杰表示,「短時間裡面的一個瞬間的變化的話,那就可能會造成是另外一些負面的影響,如何施放以及如何去評估的話,那就是有待我們要做、就是未來更進一步的這個了解。」
全球暖化讓各國致力於減碳、碳捕捉等技術研發,學者認為從海洋出發也可是一種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