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將CO₂注入2.6公里深海床 挪威碳封存計畫正式啟動

挪威政府資助的碳捕捉與封存服務「北極光計畫」,日前完成將二氧化碳永久封存於海床下約2.6公里深的儲存設施中,成為全球首例。該計畫致力於處理歐洲工業碳排,以減緩氣候變遷,目前規劃每年封存150萬噸二氧化碳,未來目標將把封存產能擴充至每年500萬噸,並增建相關處理設施。

全球首個碳封存商業服務「北極光計畫」(Northern Lights)營運集團26日宣布,首次成功將挪威南部小鎮布雷維克(Brevik)一間水泥廠的碳排,注入挪威北海海床下方約2.6公里地層中永久封存,達成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一大重要里程碑。

根據該計畫內容外媒報導,要完成二氧化碳封存,必須先進行二氧化碳捕捉與液化,且二氧化碳須達到特定壓力與溫度條件後才能提取運輸。運輸船會先將完成液化後的二氧化碳運送至陸上儲存槽,再透過約100公里長的海底管線,注入位於海床下約2.6公里深的儲存設施奧羅拉(Aurora)。

「北極光計畫」隸屬於「長船計畫」(Longship)的一環,這是由挪威政府推動並資助80%成本的大型碳捕捉與封存計畫。北極光計畫則由全球3家能源公司——英國殼牌石油公司(Shell)、挪威國營油氣公司(Equinor)、法國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合資營運,專門處理歐洲工業碳排,以減緩氣候變遷。

根據北極光計畫內容,預計將在未來25年內封存3750萬噸二氧化碳,目前已完成第1階段建置,並設定每年封存150萬噸二氧化碳,今(2025)年下半年將繼續處理挪威境內的碳排。

離岸能源(Offshore Energy)報導指出,該計畫擬將封存產能擴充至每年500萬噸,並在2026年擴展處理丹麥與荷蘭的碳排,同時增建儲槽、泵浦、碼頭、注入井等陸上設施及二氧化碳運輸船,提高注入速率與處理量。

北極光計畫第2階段擴展計畫正在進行,9個新二氧化碳儲存槽抵達位於挪威城鎮厄於加倫(Øygarden)的二氧化碳接收站。(圖/Northern Lights官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