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了大半個歐洲的尤里烏斯.凱撒回到羅馬受到群眾夾道歡迎,而他也趁著如日中天的聲望,逐步剝奪元老院的權力,讓羅馬從共和國體制,走向獨裁者集大權於一身的帝國體制,卻也成為後來被元老院設計殺害的原因。
凱撒死後的陵寢內,有一篇刻在青銅柱上的墓誌銘,洋洋灑灑35大段的文字,描述凱撒一生的功績,成為後世歷史學家研究的對象。
英國諾丁罕大學研究員媞亞索莫雪德指出,「銘文是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事證,是來自古代世界的事證,它們的價值在於可直接證實歷史,是由古代人自己手寫而來,但這些手稿可能破損,書寫的時間地點也可能未知。」
為了精確解讀這篇墓誌銘、找出遺失的片段,谷歌在英國的一間子公司、專門研發人工智慧的深智科技,建立了一個AI模型,並以希臘神話中的英雄人物伊尼亞斯(Aeneas)來命名。
谷歌深智科技代表亞尼斯阿塞爾表示,「伊尼亞斯是頂尖的人工智慧模型,用來把古代銘文加以情境化,所以你可以這麼簡單地想,研究歷史就像玩拼圖一樣。」
亞尼斯阿塞爾說道,「我們試著找到最接近的遺失的拼圖,好來連結我們要拚湊出的樣子,這是相當重要的基本功夫,因為歷史學家要藉此建立假設基礎,才能做出準確的預測。」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研究團隊發現這篇墓誌銘寫成的時間點是在公元15年,也就是凱撒遇刺身亡後不久。
當然伊尼亞斯的任務並沒有就此畫下句點,深智科技公司認為,未來的歷史研究者如果要從任何殘缺的古代文書當中找出它的來龍去脈,伊尼亞斯將是很適合的工具。
媞亞索莫雪德說明,「這是歷來最大規模的歷史AI評估計畫,網羅了23位各種專業的史學家,從博士生到專精於銘文的教授都有。我們用伊尼亞斯來執行伊些關鍵的碑文研究任務,而我們的評估顯示,當史學家用伊尼亞斯做預測和比對,可增加他們對碑文研究的信心達90%,而預測的準確度也提高了。」
有關凱撒墓誌銘的研究還在持續進行中。《紐約時報》7月間一篇報導的標題就說,AI或許就是未來,但這次,它要先完成解讀凱撒墓誌銘這個重要的歷史習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