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伊勢神宮每20年建新宮 展開「御杣始祭」準備建材
砍伐木頭的聲音,節奏規律的此起彼伏,隨後大樹緩緩倒下。
這是日本三重縣「伊勢神宮」每20年就會舉行一次「式年遷宮」,也就是每20年會把包含內宮、外宮、14個別宮還有入口的宇治橋等等,依照原本型式全部重蓋一次。

新宮殿所需的建材龐大,因此在專家的建議下制定了「神宮森林經營計畫」,以200年到300年為一個週期種植新的檜木。
而種植建設用材的山,也被稱為「御杣山」,這一片種滿檜木的森林稱為「宮域林」,設立在流經伊勢神宮的五十鈴川的上游。
每年到了挑選木材的時間,會從「宮域林」中找出1萬棵樹齡超過200年的檜木,進行砍伐。其中,要建造「本宮」所使用的檜木樹齡,還必須是300年以上的。

為了每根重達2公噸的木材,運輸到神宮,還得依靠「五十鈴川」的水流,加上人力,將木材放在木架子上,逆流拖曳到8公里外、位於上游的「伊勢神宮」。這時,數十名拖曳木材的人員,會一邊高喊口號,由最前方的人員引路,前往神宮。
當地居民森川奈央指出,「大家一起嘿呀、嘿呀的賣力拖曳木材,所喊出來的聲音,有時途中還會參雜敲木魚的聲音,看到大家這麼拚命拖曳木材的身影,讓人感受很深,相當難忘。」

「伊勢神宮」這個遷宮傳統維持了1300多年,上一次遷宮是在2013年,由於遷宮工程浩大,通常會在遷移之前的8年,也就是今年開始,慢慢蓋起新的宮殿。而這個前置儀式,就稱為「御杣始祭」,會吸引許多在地居民、遊客,甚至是「伊勢神宮」的神職人員來觀看。
伊勢市居民岡野則夫說,「我想每20年重建一座新神社,會有助於維持信眾的敬畏之心,而吟唱過拖木歌的人會被選為老師,會將知識透過口耳相傳給我們,我們為了準備這個祭典,從1年多前就開始練習了。」
而讓「伊勢神宮」每20年重蓋一次的因素,除了讓供奉的「天照大神」能不斷換新屋外,也有傳承建造技術、打造樹木環保、永續環境的重要性。
預計從今年開始,到2033年神宮重建完工之間,還會有不少儀式,需要舉辦,這也讓這個重要文化祭典,成了伊勢市的觀光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