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進步兩名拿下第6名,其中成長幅度最大的是經濟表現,從去(2024)年的26名上升到第10名。國發會分析,半導體、AI高效能運算等領域推動經濟動能增強,優勢包含經濟複雜性指數、人均GDP實質成長率,不過像是基礎建設中的人口成長率及再生能源佔比都是弱項。
世界競爭力台灣再進步兩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17日公布2025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台灣在69個受評比國家當中排名第6,相較於去年進步兩名,打敗愛爾蘭、瑞典,僅次於瑞士、新加坡、香港、丹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代理處長陳美菊指出,「經濟的表現裡面包括經濟複雜度,經濟複雜度就是經濟裡面出口的知識含量,我們半導體都是先進製程,所以知識含量是高的,對於供應鏈調整的一些韌性也是排名全球第4,所以我們整個半導體跟ICT產業的競爭有優勢。」
台灣在IMD四大指標,政府效能排名第8、企業效能排名第4、基礎建設第10名,而經濟表現更是從去年第26上升到第10名,是總排名提升主要因素。經濟表現當中更有國內經濟、國際貿易、國際投資3項進步,不過也因為就業成長人數不佳、CPI物價指數高兩大項,就業和價格呈現下滑。
陳美菊說明,「急單的需求是否會影響到後面,還有未來關稅政策的談判結果,其實還有些不確定性,所以我覺得下面還是對台灣來講是具有挑戰性的,我們對於明年還是非常樂觀。」
不過包含基礎建設、政府效能兩大項目則是原地踏步,和去年排名持平,包含人口成長率2024年負成長0.09%及再生能源佔比都是弱項。還有外資能自由獲得企業的控制權排名第61,不排除影響未來經濟成長,政府與民間投資仍需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