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訂新闢及拓寬人行道目標 全國進度不一仍有縣市掛零

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和地方政府訂定年度人行道改善目標,估計今(2025)年全國新闢和拓寬人行道目標120.75公里。不過截至4月底,各地完工進度不一,有縣市進度超前,但也有進度掛零,像是屏東縣還有離島縣市。行人團體呼籲,一定要以實體人行道為目標,才能確實阻隔人車,確保兩造安全。

緊鄰國小的巷弄中,雖有鋪面人行道,但沿途設有路燈,須繞行而過,加上沒有實體阻隔,車輛通過就會擦身而過,讓家長有點擔心。

學童家長李小姐說道,「這條巷子比較小、比較窄,好像要繞過去才能走。」

當地居民李先生表示,「因為這邊是老社區,就是這樣,路就只有這樣,車子又要過,那也沒辦法。」

當地里辦公室雖然也常收到民眾反映有人車爭道,但正反意見分歧,還在持續協商。

為了建置更安全行人通行環境,內政部和交通部邀集地方政府討論後,訂出114年度人行道改善及新闢拓寬目標,全國共120.75公里。

到4月底為止,完成80.69公里,全國各地進度不一,有進度超前,至於進度掛零縣市,包括屏東縣、金門縣、連江縣。交通部表示,都會持續追蹤。

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技正衛俊安指出,「有些案子它可能是屬於深水區,地方在推動的時候,可能民眾或者周遭的一些管線遷移,沒有辦法立即來配合,所以造成它沒有辦法立即改善完成。」

對於部分區域可能受限路幅,僅有標線人行道,路權團體呼籲,實體人行道透過功能設計,保障的不只是行人。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政策組研究員陳法君認為,「能夠有效的區隔人行道與車道的位置,另外停車問題,亦可透過人行道設置停車彎的方式來解決。」

交通部說明,除人行道外,也會繼續和內政部與地方政府合作,加速完成行人交通安全設施,像是今年路口行人安全設施改善目標有1316處,已完成約4成7,民眾對路口安全有疑慮,也可到道安總動員專區進行通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