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獅打拍子展現節奏感 動物學家研究:可藉學習精進

只有人類才懂得隨著音樂打拍子嗎?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一隻「學霸海獅」,打破了這個迷思。牠不但能精準地隨節奏擺頭,節奏感甚至完勝不少大學生。學校的動物專家進一步研究發現,只要動物的大腦夠用、壽命夠長,就有機會透過學習,培養出「音感」。

這音樂來自於美國知名樂團「大地風火」在1979年推出的歌曲,每分鐘132拍,節奏相當快,但這隻名叫蘿南的海獅,跟著節奏擺動頭部,完全沒有落後。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研究團隊還找了10名大學生加入測試,竟然沒有人比得過這隻海獅。

加州大學海洋動物學助教授彼得庫克指出,「有人打拍子打得很好,但沒有人比得上蘿南。」

蘿南大約2到3歲左右來到這個海洋動物實驗室,一開始研究人員懷疑,她這樣的節奏感也許只是巧合,但隨著年齡增長和更多的學習,蘿南無論是慢節奏還是快節奏,打拍子的功夫越來越進步。

加州大學海洋動物學助教授彼得庫克表示,「她2歲就來到實驗室接受人類照顧,每天在細心照顧與實驗下努力學習,增長並展現她的感受力,以及她的運動與認知能力。」

談到動物跟著音樂打拍子,就不能不提這隻目前住在南卡羅萊納州名叫「雪球」的鳳頭鸚鵡。

年近30的雪球,在前任與現任飼主的家中都展現絕佳的節奏感,聽到麥可傑克遜生前的名曲《是黑是白》(原名《Black or White》),還會頭腳並用,在椅子上展現舞技。

加州大學海洋動物學助教授彼得庫克說明,「動物如果腦容量大、壽命夠長,又兼具發展可塑性與彈性,可學習認知並在行為上適應這些模式,就具備了相當的優勢。」

美國媒體引述科學家的話說,以往都認為即使有節奏感,也限於人類和鸚鵡等等會學習用嘴發聲的動物,但海獅不屬於這個類別,這也引發研究團隊的高度興趣。

加州大學海洋動物學助教授彼得庫克指出,「藉著蘿南,可知更多動物具備此能力,至少腦容量大又有學習彈性的動物,包括鳥類和哺乳類,可藉著聽或看去跟著模式做動作。所以接下來蘿南在音樂之外,要學習在不同狀況下跟上不同的模式。」

有了這些科學根據,看到海洋樂園裡的海獅會跟著《江南Style》起舞,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