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週首度自澳洲進口豬腳檢出含有未超標的萊克多巴胺後,食藥署今(6)日公布新增2批、總重47.25噸澳洲進口冷凍豬腳檢出萊克多巴胺,濃度分別為0.002與0.003ppm,較4月29日首批驗出的劑量更高,不過皆未超過0.01ppm容許殘留量門檻。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表示,這次檢出萊劑的2批澳洲進口豬腳,與首批檢出的豬腳是來自同個澳洲製造廠,但是由不同進口商申請進口。
食藥署6日公布,5日新增檢出2批、總重為47.25噸的澳洲進口冷凍豬腳含萊克多巴胺,檢出濃度分別為0.002與0.003ppm。
食藥署上週二(29)才檢出台灣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批含萊劑的澳洲進口豬,5日檢出的2批豬肉萊劑含量又更高,不過仍未超過0.01ppm容許殘留量門檻。
食藥署署長姜至剛表示,這次2批澳洲進口豬腳,與首批檢出萊劑的豬腳是來自同個製造廠,但分別是由不同進口商進口。不過由於檢出萊劑並未超標,食藥署依法並不會公布豬肉來源業者及流向。
對於台灣首度檢出萊豬進口,台北市衛生局已宣布啟動「豬肉標示查核暨抽驗專案」,即日起至5月底止,將針對轄內傳統市場、超市、量販店及餐飲業等通路抽驗20件豬肉產品檢測乙型受體素(含萊克多巴胺),並同步查核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300件,以確認業者標示正確、來源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