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民間機構培訓志工輔導司法少年 盼能賦歸社會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少年犯罪後會到矯正學校進行感化教育,根據統計,離開學校少年再犯率達55%;從國外經驗來觀察,如果能有適當輔導機制介入,再犯率可以降低,有民間機構大量培訓志工投入司法少年輔導工作。

堆疊的檔案夾裡是分門別類的信件,也是李佳怡長期與司法少年的通信紀錄。

蓋有各式檢查印記的信件來自不同的矯正單位,寄件人都是司法少年。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社工李佳怡說明,「我們和少年通信的時候,我們都不會透露自己的本名,然後我們都是用綽號和少年們互動,以及在信件上我也不會太透露關於自己私人的事情,例如可能是感情、比較私下的朋友或什麼之類的,就比較不太會把太多私生活告訴少年。」

訓練手冊上詳細記載志工工作的相關守則。每一年更生少年關懷協會都會召募志工,志工必須先經過面試與培訓,才能參與後續相關的追蹤輔導等志工工作,其中就包含寫信這項特別的任務。

5年多來,與李佳怡通信的司法少年至少有100位。

李佳怡說道,「少年在矯正學校就會很無聊,他們可能跟外面的人也沒有什麼接觸或是一些連結,我們有了這個機會和他們透過信產生一些互動的話,少年們如果出所之後,他可以知道有616這個地方,是可以讓他們出所之後有一個穩定的工作啊,或是有一些就業的課程可以上,讓他們不會在外面接觸到原本的一些比較高風險的朋友們。」

無論是在少觀所或矯正學校,傳統信件是唯一的聯繫方式,來自志工的每一封郵件,除了是與司法少年的聯繫追蹤,還有賦歸社會的期許與可能。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