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4月平均每戶2.52人創新低 房屋市場小宅成主流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國每戶平均人口數持續減少,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4月平均每戶僅2.52人,創下歷史新低。若細看六都,則以台北市最少,每戶平均僅2.35人。學者表示,會讓全國每戶平均人口數持續減少,包括不少人選擇不婚或晚婚,甚至是結婚後不生小孩。另外,不少長者家中孩子離鄉背井求職甚至外派,也讓獨居老人越來越多,照顧問題也慢慢浮上檯面。

明亮的採光,大片的落地窗,而且從陽台、房間都能看到河岸的美景,這裡是新北三重重劃區的精緻2房,因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家庭結構,也讓房屋市場的小宅化趨勢成為主流。

第一建經研究中心副理張菱育指出,「三代同堂的家庭越來越少,再加上現在少子化,建商在推案近年在推案的時候,他也是比較推出2房、3房,或者是甚至是小2房這樣子的產品。也是壓低總價,也可以加快銷售的速度。」

事實上在少子化及高齡社會下,讓全國每戶平均人口數持續減少。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24年4月底平均每戶僅剩下2.52人,寫下歷史新低數字,主要都會區中又以台北市平均1戶2.35人最少。

民眾說:「兒子跟女兒都在外面住了,不習慣也要去適應,因為終究兒女成長,他們是自己有自己的家。」、「孩子個別出去住,假日就跟他們一起去親子,平常日各上各的班。」

學者表示,會讓全國每戶平均人口數持續減少,包括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北漂工作,也有不少人選擇不婚或晚婚,甚至是結婚後不生小孩。另外,不少長者家中孩子離鄉背井求職甚至外派,也讓獨居老人越來越多,進而讓老人照顧問題慢慢浮上檯面。

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指出,「1個人住的話,那麼他的照顧,可能就要透過外界、外部的資源,包含可能就是請移工看護。我們現在有個2軌的人力在做照顧事情,1個是長照、1個是外籍看護。這2個系統如果能夠把它整合,我們就可以發揮那種人力調度,更有效使用所產生的綜效。」

學者認為,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需求量能勢必會大增,該怎樣去補足照護人力的缺口,將資源分配最佳化,是政府後續須持續改善與優化的方向。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