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 探索台海沈船生態【涉己新聞】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第1個以「海洋沈船生態」為主題的紀錄片《沈睡的水下巨人》,24日晚間將在公視開播。製作人兼水下攝影師李景白和主持人王陽明,探索全台超過15艘沈船,有沈船成為海洋生物的絕佳棲息地,也有沈船的船艙完全沒有魚,形同生態指標。
潛入水下40米的蘭嶼八代灣,看到1983年9月,因觸礁無法補救,永沈於此的遠洋貨輪「堡壘號」,成為大批魚群和綺麗珊瑚的棲息地,王陽明驚呼連連。
《沈睡的水下巨人》主持人王陽明說:「好多好多珊瑚和好多魚啊,這實在太美了,這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人工魚礁創造空間,讓海洋生物棲息與繁衍,但潛到小琉球杉福漁港外的水下21米,2001年投放的軍艦「鎮海艦」,卻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沈睡的水下巨人》製作人李景白說道,「那種沒魚真的是一隻都沒有的沒魚,我覺得那個其實有點詭異的可怕,我覺得不知道為什麼一艘船可以這麼沒魚,可是小琉球其實海龜很多啊。」
製作團隊探索全台超過15艘沈船,但水下拍攝有一定的危險性,還得配戴全面鏡,在水下對話。
王陽明坦言,就算自由潛水10多年,也為此一直訓練,有次因海流非常強、能見度也差,前方的潛導不見了,一度害怕與慌張。
王陽明回憶,「你會開始慌,可是你那時候就要告訴自己冷靜,還好白叔在我後面,白叔就跟我說算了、放棄,就是我們放棄。」
製作人李景白說,1年半來不知跳入海中幾次,用了2000多個氧氣瓶,但有時一趟可能1天拍不到2個畫面,還是以安全為優先考量,透過節目呈現台灣周圍海域現況,讓觀眾看見問題。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