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成曾目睹大人公共場所打罵孩 民團倡議「零暴力空間」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兒童福利聯盟發表公共場合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的調查報告,發現有9成民眾曾經看過類似情境,這樣的經歷,可能讓身陷其中或目睹的孩童在生理、行為、情緒等方面,產生嚴重的創傷,因此提出零暴力空間倡議行動,目前已經超過1千個公共據點加入。
兒虐事件層出不窮,過當教養時有所聞,大人一時的情緒失控,進而造成孩子一生傷痛,根據民間團體的調查,高達9成的民眾都曾在公共空間目睹大人打罵小孩的狀況,其中更有16.6%的民眾表示,他們每個月都會目睹這種事件。
兒福聯盟執行長白麗芳表示,「有時候我們常常覺得在公共場合,就是家長對於孩子的過度的責罵,常常都是因為外在壓力,如果這樣的暴力還沒發生,我們看到氣氛不太對了、比較緊張了,其實工作人員就可以介入處理。」
調查進一步指出,民眾最常目睹孩童遭打罵的公共場所是百貨公司、超市、便利商店等,都超過54%,再來是馬路邊、公園、兒童遊戲場所。大多數民眾對於這樣的事件是先站在旁邊看,必要時再出手,只有31.2%會自行上前勸阻。
這樣的經歷,可能讓身陷其中或目睹的孩童在生理、認知、行為、情緒、人際關係、自我概念等方面會產生嚴重的創傷,影響其健全成長與發展。
輔大醫院兒童保護中心主任范修平指出,「看他人際交際,他們會開始畏縮,當然另外一方面,他也可能有樣學樣,就衍發到學校裡面,霸凌等等的事件就出來了。」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去年一整年在各個場域的兒少保護個案,高達1萬1950人,換算下來,平均每日近33名兒少遭受兒虐。
今(2023)年3月,法務部就公告《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將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的「懲戒」2字,改為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
民間團體也提出零暴力空間倡議行動,目前已有超過1千個公共據點加入,除了希望打造所有人都能免於暴力的空間,一旦有暴力狀況也能提早介入通報。
黃瑀喬/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