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從108年啟動校園美學改造計畫,今年已經邁入「學美.美學4.0」,選出20所合作學校,完成學習環境的美學變身,除了主題教室優化,還有學校打造了貓犬生命教育園地。
校園可以變得更不一樣,彰化湖東國小的韻律教室,透過改變照明、新的窗戶,讓教室內外形成連續與流暢空間。
彰化湖東國小學生說:「足夠的光線,跳起舞來會更活潑生動。」
而高雄文府國小,翻轉放置體育用品的雜亂空間,改造後有更充足收納,解決學生不方便取用的問題。
高雄文府國小學生指出,「原本破舊的體育器材室煥然一新。」
教育部自108年啟動「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今年來到4.0,選出20所合作學校,與18組設計團隊,共同完成校園美感變身,不只主題教室,
台北市復興高中原本校犬住在狹小狗屋,在廁所前克難洗澡,現在重新打造一處專給貓狗活動的生命教育園地。
台北復興高中校長劉桂光表示,「這是動物保護,也是生命教育精神,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設計,讓這樣的概念可以在整個校園擴散開來。」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說道,「讓我們學校的教學空間,能夠成為我們學生浸浴美感的一個場域。」
而在澎湖中正國小打掉2座舊梯,變成攀爬坡,學生有超級大溜滑梯玩耍,快樂全寫在臉上。
教育部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計畫,啟動至今已有75所學校,完成中小坪數、點狀改造,計畫招標採最有利標,而非最低價標,並以最高160萬元的小額預算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