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日環食,從非洲內陸到西太平洋都看得到,台灣位於環食帶的地區,可看到完整的日環食,就算不在環食帶之內,也能看到日偏食。為何會形成日環食而不是日全食?關鍵就在於月球距離地球稍遠一點,無法整個遮住太陽,而這個天文奇觀,總共持續了一分鐘。
拿著台北天文館準備用來觀察的扇子,在台北的民眾,雖無法看到完整日環食,也能看到遮蔽超過91%的日偏食,而在中南部地區所看到的日環食,太陽則被遮蔽高達97%以上。
不過此次無法達到日全食,而是出現一圈日環食,關鍵就在於月球的位置。「日全食發生在月球較接近地球的時候,日環食發生在月球距離地球較遠的時候。」
日食,是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中間,剛好遮住太陽。想看到日環食,得在受遮蔽的「環食帶」內,透過國際專家的日食網站,可見環食帶從非洲內陸橫跨亞洲,延伸到西太平洋,而台灣則分布在中南部與花東部分地區。
台北天文館研究組長吳志剛表示,「(月亮)通過的路徑大概只有幾十公里寬,所以地球上面能夠看到的範圍非常小。」
日食在下午2點49分開始,在經歷約1個半小時後,月球才移動到正中間,只留細細一圈光線,形成完整的日環食。這個天文奇觀,接近稍縱即逝。
吳志剛指出,「真正完全遮住太陽,只有短短的一分鐘左右。」
此次日食,太陽在下午5點25左右「復圓」,這次沒看到,恐怕也無法看到在195年後的下次,也因此台北天文館21號摩肩擦踵,不怕烈日曝曬的民眾擠爆現場,一起見證此等世紀天文盛事。
環食帶跨亞非 台灣中南部、花東可見
林靜梅 王德心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最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