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新藥有望 中研院找到關鍵蛋白酶抑制劑


各國卯足全力,希望儘快研發藥物,對抗新冠病毒。中研院生化所梁博煌研究團隊,宣布篩選出主要的蛋白酶抑制劑,來抑制新冠病毒複製,效果比現有的抑制劑有效十倍,只是要正式成為藥物,至少要再等一年。

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郭致榮說:「蛋白酶有活性就會像畫面中右邊所看到的這個螢光訊號,會隨著時間增加,可以看到左邊這兩格訊號並未隨時間而增加,表示這些化合物是可以抑制武漢肺炎蛋白酶的活性。」利用螢光生肽,測試新冠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和他的博士生,中興大學獸醫系副教授郭致榮等人,在研發新藥的任務上傳出好消息,他們從上百種化合物中,篩選出強效的蛋白酶抑制劑,來抑制病毒複製。郭致榮解釋,「蛋白酶對病毒來講,你就把它想像成是一把剪刀,病毒因為是RNA的病毒,所以它最後做出來會是一個長串的蛋白質,所以說今天你可以找到一個抑制劑來抑制這一把剪刀的活性,這個病毒相對它就沒有辦法再進行複製。」
 
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梁博煌則說:「我們在17年前就已經做過,SARS成立國家隊在研究,所以等於是我們很快時間之內就可以找到有效的蛋白酶抑制劑。」學者指出,根據17年前研究SARS經驗,發現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的蛋白酶,胺基酸序列相似度非常高,所以可以利用先前研究SARS蛋白酶的經驗,在短時間內,篩選出具強效的抑制劑,而且效果比現有的強上十倍。梁博煌表示,「我們現在驗證的結果是殺病毒的能力比現在已經知道化合物 藥物等等,效果高十倍以上。」

學者說,目前全世界的治療仰賴瑞德西韋、奎寧等老藥,但這兩項並非是針對新冠病毒的直接藥物。不過團隊研發的抑制劑,需要三到五個月進行動物實驗,下一步才是人體試驗,正式發展成藥物,學者估算至少還要一年的時間跑不掉。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