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新冠病毒 中研院篩出5款潛力藥物
林靜梅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面對病毒變異與迅速傳播,中研院的研究團隊認為,如果疫苗無法提供全面防護,就必須仰賴藥物開發,因此從現有藥物及保健品中,找出五種具有抑制新冠病毒、活化效果的潛力藥物,其中包括民眾熟知的薄荷與紫蘇。
替人類找出對抗新冠病毒、潛力藥物,倉鼠扮演了重要角色。中研院院士翁啟惠與基因體研究中心、台大等研究團隊,從2855個人類與動物用藥,200種中草藥,先篩選出15個,以倉鼠進行動物測試,結果發現五款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包括抗瘧疾的美爾奎寧、抗愛滋的奈非那韋、靈芝多醣體、以及薄荷及紫蘇萃取物。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我們用我們這些化合物,它可以把它那個肺部的病毒量可以減輕,比如說像這個美爾奎寧,它(病毒量)從10的七次方然後降低大概到10的六次方,大概有將近可以抑制10倍的病毒的量。」
其中紫蘇與薄荷是民眾容易取得的材料,研究團隊以20毫升熱水沖泡,分離出萃取液,稀釋之後,再測定抗病毒的活性,不過如果一般民眾只是拿來泡水喝,會有功效嗎?團隊成員表示可以這樣做。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表示,「在這時候你怎麼預防感染,或是你剛開始感染,你怎麼樣讓這個疾病不要去產生…你有感染不見得會產生疾病,這時候如果有一種藥,它又可以當食品,可以讓你天天來喝來吃,對身體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團隊強調,本研究只完成細胞跟倉鼠的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已先申請專利,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這五種現有藥物及保健品,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配方,將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像是「克流感」這種治療流感病毒的口服藥物。
替人類找出對抗新冠病毒、潛力藥物,倉鼠扮演了重要角色。中研院院士翁啟惠與基因體研究中心、台大等研究團隊,從2855個人類與動物用藥,200種中草藥,先篩選出15個,以倉鼠進行動物測試,結果發現五款具有抑制病毒活性效果,包括抗瘧疾的美爾奎寧、抗愛滋的奈非那韋、靈芝多醣體、以及薄荷及紫蘇萃取物。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我們用我們這些化合物,它可以把它那個肺部的病毒量可以減輕,比如說像這個美爾奎寧,它(病毒量)從10的七次方然後降低大概到10的六次方,大概有將近可以抑制10倍的病毒的量。」
其中紫蘇與薄荷是民眾容易取得的材料,研究團隊以20毫升熱水沖泡,分離出萃取液,稀釋之後,再測定抗病毒的活性,不過如果一般民眾只是拿來泡水喝,會有功效嗎?團隊成員表示可以這樣做。
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表示,「在這時候你怎麼預防感染,或是你剛開始感染,你怎麼樣讓這個疾病不要去產生…你有感染不見得會產生疾病,這時候如果有一種藥,它又可以當食品,可以讓你天天來喝來吃,對身體沒有妨礙,那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團隊強調,本研究只完成細胞跟倉鼠的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已先申請專利,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這五種現有藥物及保健品,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配方,將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希望有朝一日,能找到像是「克流感」這種治療流感病毒的口服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