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 全台餐飲服務業掀歇業、倒店潮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的餐飲服務業掀起歇業、倒店潮。就連在台北市經營超過70年的江浙菜館「銀翼」餐廳也不堪營運虧損,宣布從四月開始,員工減薪10%。國內有8家連鎖餐飲品牌決定要打團體戰,組成「餐飲大聯盟」,推出聯合品牌的「組合餐」,強調會線上訂購、專人配送,來瞄準居家檢疫商機。

超過70年知名江浙菜館「銀翼」,過去用餐時間都會人滿為患,一位難求。如今受疫情影響,店內空空蕩蕩,每月營收只剩10分之1;已不堪營運虧損,決定從4月1號起所有員工減薪一成。銀翼餐廳總經理藍隆盛表示,「(平均月營收)大約是在一千萬,3月份大概就只有180萬,共體時艱。可能,所以會稍微的薪資稍微的減一下。」

有餐飲業者透過減薪,降低營運成本,但也有其他知名餐飲連鎖品牌,一共8家業者串聯共組餐飲大聯盟自救,打團體戰。推出聯合品牌組合餐,強調線上訂購、專人配送、無須外出用餐,瞄準居家檢疫商機。莫凡彼總經理方立寰解釋,「每一家呢都推出兩道、三道他們的招牌菜整合在一起,從早餐、中餐、午茶到晚餐,網路商店你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商品組合直接上面下單,就可以幫你宅配到家裡。」

至於傳統餐飲業,經濟部也編列預算,協助業者數位轉型,投入1.65億經費補助1.1萬家餐飲業者,導入外送平台。每家補助上限1.5萬元。另外也編列1億元,補助零售業,協助產品推上電商平台販售,預計1000家零售業受惠,每家業者最高補助上限10萬元。經濟部商業司發言人陳秘順表示,「有人大概基本費也不收了,上架費也不收了。基本上是透過交易比數來抽成,消費型態呢,各家有各家的設計,而且基於商業自由,我們原則上不做設限。」

這波疫情中,餐飲、零售內需型產業受傷最嚴重,成了重災區。業者表示,雖然政府紓困預算不多,但至少有援助;業者也努力自救,透過減薪、無薪假,或是積極轉型推出新產品。只求撐到疫情結束,店家繼續存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