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風雨莫拉克十年路 探大規模崩塌潛勢點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十年前的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嚴重災情,其中,在高雄甲仙區的小林村發生大規模崩塌,造成四百多人死亡。雖然這種大規模崩塌的發生頻率不高,但只要一發生,就會釀成巨大災害。經過十年調查,全台灣有多少地方像小林村一樣?而政府和學界,在這些大規模崩塌潛勢區,有進行哪些監測?又或者,在災害發生之前,還能做些什麼?從今天開始,我們推出風雨莫拉克十年路系列報導,首先來看全台三十四個風險最高的大規模崩塌潛勢點。

1565008870z.jpg

2009年的八八風災,小林村發生大規模崩塌,四百多人死亡。八八風災後,中央地調所以空載光達掃描全台山區,找出可能發生大規模崩塌的潛勢地點,水保局再從其中找出風險較高,鄰近聚落的三十四個點,作為優先關注的對象。
 
1565008870d.jpg

水土保持局長李鎮洋說:「具有保全對象,活動性又大,然後地質上又破碎、或者是有很多的不良的這種因子存在的,我們就把它列為最需要關注的,就是我們三十四個這樣子。」

隨著氣候變遷,台灣發生大規模崩塌的頻率也越來越高,根據統計,2000年至今因為極端降雨,崩塌面積增加21000公頃,按照趨勢推估,未來二十年崩塌面積將加到十萬公頃,相當於接近四個台北市的大小。政府已選定幾個潛勢區,包括新竹梅花、台東紅葉、高雄萬山等地進行長期監測,並計畫在未來建立預警機制。

水保技師王姵兮表示:「所以我們在這邊(台東紅葉)已經做了六個地表伸縮計,就是期望說在雨季洪汛期的期間,能夠提供給我們在我們所在意的這些比較活動的塊體,它的一個即時滑動的情形。」

新竹縣梅花部落位於潛勢區範圍,水保局在這裡鑽集水井,把地下水排除,替滑動的地層解除壓力,減少大規模崩塌的風險。水土保持局台北分局課長白朝金表示:「把這整個區域的地下水能夠做適當的導排,地下水降下來之後,上方的這些不穩定的因子就容易讓我們控制,甚至可以消除,那區域就有機會穩定。」

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預計在明年年底,對於三十四個大規模崩塌潛勢區的劃定、監測、治理,會達成初步的成果。期望未來面對大規模崩塌,有更清楚的應變機制,不再有下一個小林村的發生。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