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英語力以及國際競爭力,國發會提出「2030雙語國家發展藍圖」,研擬建置英文學習平台,目標在2030年,要讓台灣成為「雙語國家」。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強調,「我們要讓台灣走出去,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其實我們溝通的能力勢必要有更進一步的加強,所以行政院會訂了一個目標,就是2030我們希望台灣成為一個雙語國家。」
目前台灣民眾的英語能力,是否具備國際競爭力呢,一份國際文教機構報告指出,與去年成績相比,亞洲國家中的馬來西亞、泰國、日本、中國以及台灣,都是退步,港澳、南韓、菲律賓以及新加坡則是進步;而在88個非英語系國家中,台灣排名第48名,平均英語能力指標分數51.88;六都之中,只有雙北市和台南市高過平均數,創全國之先。
2015年就推動第二官方語言的台南市政府,其實克服過不少困難。台南市第二官方語言專案辦公室副主任田玲瑚指出,「過去以來(英文)是用來應付考試用的,拿到生活就不會說了,聽不懂、不敢說,這是很大的困難,要推動全國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是政策的持續性,它能不能被貫徹,其實要關乎到行政首長的魄力跟執行力。」
國際文教機構首席研究員陳彥銘認為,「挑戰最大的地方,肯定是如何在兩個語言之間取得平衡。用多少時間教英文?用多少時間教中文?用什麼主題去教這兩種語言?」
研究員以新加坡為例,同時流利使用兩種語言並不容易,以台灣而言,若是發展了英文,是否會壓縮台語或是客語等母語的學習空間?如何拿捏得宜,恐怕還需要妥善規劃。
國際文教機構首席研究員陳彥銘認為,「挑戰最大的地方,肯定是如何在兩個語言之間取得平衡。用多少時間教英文?用多少時間教中文?用什麼主題去教這兩種語言?」
研究員以新加坡為例,同時流利使用兩種語言並不容易,以台灣而言,若是發展了英文,是否會壓縮台語或是客語等母語的學習空間?如何拿捏得宜,恐怕還需要妥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