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物換星移 穩定成長難敵競爭

除了航空以外,海運對台灣這個海洋國家來說、也是非常重要。在五年以前、高雄港的貨運量是全世界排名第三,但是沒過多久、在中國各大港口的競爭之下、已經被擠出了前五名。財政部希望明年成立的自由貿易港區、能夠大幅提升高雄港的競爭力。 可以眺望高雄港的高雄燈塔從1883年起就佇立在港邊的小山坡上,往來的船隻就靠著燈塔指引方向。燈塔旁一戶戶白色的小平房,住著燈塔看守人的一家老小,連廚房也是一戶一間。在過去因為交通不便,看守燈塔的職務採取世襲制,現在只要有空缺同時通過關政考試,任何人都有當燈塔看守人的機會。同時指引船隻的工作,燈塔也開始交棒,接棒的是現代化的衛星雷達科技。 在距離地面10層樓高的位置,所有進出高雄港的船隻,都透過這裡進行管控。許多貨櫃船一進高雄港就開始忙碌的裝卸貨櫃,遠遠看這一艘半滿的貨櫃船,可能想像不到,其實它已經裝下了超過800個貨櫃,相當於800輛貨櫃卡車堆積木般的堆積在上面。雖然高雄港貨運量每年還是有10%的穩定成長,不過全球排名卻不斷往下掉。 五年前高雄港貨運量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跟新加坡,不過這幾年卻被上海、深圳及釜山擠出前五名,希望明年自由貿易港區成立後能扳回一城。 除了以更簡便的流程吸引廠商到高雄港轉運停靠之外,比香港、上海或是日本都便宜的靠港轉運費用,也是高雄港的競爭優勢。 每天平均大約有100艘船隻來回的高雄港,目前還在擴建長大,長大後的願望是要當亞太地區的貿易樞紐,高雄港的願望能不能成真,就看明年的自由貿易港區能不能吸引人。公視新聞李婕綾黃守銘採訪報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