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觀點解讀希特勒 逆轉狂人形象

希特勒經常被描寫成殘暴的人物,但是最近有一部德國人拍攝的電影,用完全不同的角度、把希特勒描繪成一個溫柔的夢想家,立刻就引起了觀眾兩極化的反應。 德國知名導演伯恩伊欽格,根據希特勒生前的秘書勞德爾瓊格的日記,改編成的電影「殞落」,十六號在柏林波茨坦廣場上映,湊巧的是這個首映的地點,距離當年希特勒自殺的地下雕堡只有幾百公尺遠。 這部耗費一千三百五十萬歐元拍攝的影片,是德國電影史上經費最貴的作品,同時也是二次大戰結束後,第一部以德國人的觀點探討希特勒的影片。影片以1945年4月20號,希特勒56歲生日揭開序幕,最後以4月30號,希特勒與未婚妻愛娃布勞恩在地下雕堡自殺作終。片中的希特勒一掃過去電影中所描繪的神經質,亂咆哮的狂人形象,出現的是一個愛狗,對女性職員以及未婚妻,非常溫柔的夢想家。 狂人形象大逆轉,看過的人也出現了兩極化的反應。 德國觀眾:我想這很好,這部片之前都是外國的作品,德國人自己處理這個題材,我想是好的。但我不喜歡片子將希特勒人性化的作法,我想這是負面的。 猶太裔觀眾:我沒有對這部影片,有任何特別的情緒,一些歷史的細節都是常識,沒有什麼新的東西,也許這是我的直接反應,我一定會再看一次,看我是否會有不同的反應。 也有影評人對影片完全省略集中營大屠殺等重要情節,表示無法認同,認為導演是以好萊塢式的戲劇情節,遮掩了事實真相。而隨著影片將在德國四百家戲院上映,可以想見環繞著希特勒的爭議,將延燒到各個角落。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