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巿府:12年201億元治水 淹水情況有改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海棠颱風讓台南很多地方淹水,引發外界質疑,台南的治水經費,都開去哪?市府強調台南治水花兩百億,淹水面積、時間,比先前减很少,是有效果的,不過,若雨量超過250毫米,現在設計標準,無法應付。
海棠颱風狂下大雨,淹掉半個台南,讓外界質疑台南市府的治水成效,對此,市府上午出面說明,表示這次強降雨超過10年防洪標準的250毫米,才導致淹水,但也強調過去12年,台南投入201億來治水,包含賴清德市長任內的107億,都已經讓以往較常淹水的地區面積、時間大幅減少,顯示治水有成效。
==台南市府秘書長 李孟諺==
三爺溪的沿岸仁德地區
從100年的520豪雨
它淹了1500多公頃
那在這一次
我們經過統計
大概是淹了176公頃
整個面積在明確的統計之後
其實有大幅的降低
10年防洪標準、只能應付24小時250毫米的累積雨量,問題是,極端氣候發威,這次海棠颱風,短短12小時,就降下333毫米,超過台南市的防洪能力,市議員蔡育輝認為,除非中央補助經費一次到位,全面拉高防洪標準,否則淹水難解。
==台南市議員 蔡育輝==
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
應該要重視防洪計畫的標準
來解決百姓遇水 淹水的困難
但學者認為,防洪工程要不斷投入大筆經費,與其全面防堵洪水,不如思考與水共存的可能性,像是一樓不要當住宅使用等措施,社會應共同討論。
==聲音來源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副教授 廖桂賢==
重點是我們應該要開始討論
一種不一樣應對水患的方式
而不是像以前一樣
一碰到淹水就開始去討論
或吵著要怎樣增加治水經費
然後繼續不斷的
在做工程治水
而行政院長林全1號到台南勘災也提到,未來前瞻計畫,不只要治水,還兼顧防洪、水資源等功效,但面對越來越極端的氣候,要怎麼跟大水共處,是政府最挑戰的新課題。
記者 溫正衡 台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