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棄職逃美近30年 核武專家張憲義露面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三十年前,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棄職逃到美國,傳出因此導致台灣核武研發計畫毀於一旦,被視為叛逃的張憲義,如今已經過了軍方的通緝時效,今天也首度以越洋視訊的方式公開露面。 離開台灣將近30年,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首度透過越洋視訊,說明當年蔣經國總統的時代,台灣擁有製造核武的能力。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 張憲義== 美國政府知道 郝柏村郝參謀總長 是已經進入核武研發的 決策核心裡面 這也是造成1988年的 因為踩到紅線的問題 而發展出來的那些事件 張憲義表示,從負面來看,台灣的核武研發計畫中止了,但從正面來看,台灣核武計畫能力是得到國際間高度的評價。而在當時的張憲義,是台灣核武研發計劃的關鍵人物,為何會被美國CIA盯上,他猜想其中的原因,有可能是1979年,美國氫彈之父泰勒博士訪台時,他詢問氫彈的核融合過程中,有沒有使反應維持穩定的程序,讓泰勒很訝異。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 張憲義== 就我了解他回去以後 跟美國政府也有所反應跟報告 說這小子恐怕要注意一下 張憲義坦承,美國CIA是在1982年起,與他正式進行接觸,1988年,他在美國協助下,離開台灣,選擇離開,是為了減少台美因為發展核武而產生猜疑,至於為何在辭退書上寫到民進黨三個字,他也很驚訝,因為他主要是擔心政治野心人士。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 張憲義== 政治的野心人士可能是民進黨 也可以是國民黨 也可以是(其他黨) 政治野心的人士的利用 不但沒有辦法照顧台灣的老百姓 而且會造成一種安全的威脅 破壞秩序 被視為叛逃的張憲義,儘管現在已經過了軍方對他的通緝時效,但是對他正負評價兩極,仍待歷史的檢視。 記者 郭采彥 吳嘉堡 台北報導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