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義自認"未背叛國家" 歷史如何看待?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一直待在美國生活的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沈寂將近30年,決定接受中研院研究員陳儀深的訪問,為當年的核武秘辛揭密,外界大多認為他是背叛台灣,但對他自己而言,始終不認為有背叛台灣,前中科院核研所研究員賀立維則認為,現在應該關心台灣現在如何看待這段歷史。
經過將近30年的時間,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接受中研院研究員陳儀深的訪問,首度訴說當年那段打亂台灣發展核武布局的歷史,1979年台美斷交後,當時總統蔣經國的決定發展核武是有必要,主要避免兩岸軍事失衡,但是張憲義卻與美國接觸,致使正在研發的核武計劃前功盡棄,前駐美代表程建人認為,當時確實對台美關係,造成衝擊。
==前駐美代表 程建人==
當時當然對台美關係
有一些衝擊
不過這個衝擊是短暫的
事實上後來我們也發覺
不發展核武是對的
儘管張憲義堅持自己沒有背叛台灣,但因為張憲義事件,美國強行制止台灣的核武計畫,還拆除所內相關設備,引發國際關注。
==民進黨立法委員 羅致政==
或許國家認同不同
但是對這塊土地跟人民
這才是核心的焦點
用這個角度來看的話
我覺得的確背叛了
這塊土地跟人民
在核研所服務,與張憲義是昔日同窗的賀立維則認為,張憲義讓我國核武研發的成就瞬時毀滅,換個角度來解讀,是替當年的最高統帥做了一個決定,到底台灣是否該不該擁有核武?
==前中科院核研所研究員 賀立維==
他是一個陸軍上校的身分
做了一個國家
三軍統帥做的決定
我認為是他做的事情
照理說國家要不要發展核武
應該是總統下的命令
賀立維研判,張憲義應是得到CIA默許才接受中研院的採訪,透過這段秘辛的解密,台灣如何看待這段曾經大力發展核武歷程的歷史?將對台灣現狀造成何種影響?值得好好深思。
記者 郭采彥 吳嘉堡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