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碎骨再利用 海綿骨碎片助癌友

台北榮總經過病患同意,在傳統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後,將剩餘碎骨咬碎、清洗、包裝、滅菌,改製成海綿骨碎片,不但可降低感染風險低,還可有效利用珍貴骨頭組織。 過去手術後剩餘的骨頭通常會依程序銷毀,或經病患同意、經過評估提供給骨癌、或骨肉癌的患者使用,但因為碎骨大小不一,手術時需要整修形狀,除拉長手術時間,感染風險也會增加,現在國內有醫院將碎骨分成5種規格,只要在手術中解凍,醫師打開包裝就可立刻使用。 ==北榮骨腫瘤治療中心主任 陳威明== 過去其實這樣的作法 跟美國的還有一段距離 因為這樣的骨頭 我們原先用的骨頭 身上還有帶一些血液 我們比較擔憂的就是說 會不會有病毒的空窗期的問題 院方表示,舊式骨碎片一份只能給一個病人使用,用剩的部分必須銷毀,而且過去骨骼捐贈後,骨頭會有捐贈者的油脂和血水,現在第一代海綿骨碎片,除了加強清除骨碎片中不需要的硬骨及其他表面軟組織外,透過清洗包裝滅菌及品管檢測,讓病人不會產生術後排斥感染的問題。 ==北榮骨腫瘤治療中心主任陳威明== 經過純化之後 裡面的血球的不見了 裡面的脂肪也都被吸收掉了 裡面的細胞都洗掉了 所以他的排斥會降到更低 幾乎不會有排斥的發生 院方表示,海綿骨碎片適用於填補因粉碎性骨折、人工關節鬆脫與骨溶解、骨髓炎與骨腫瘤等疾病造成的骨缺損,目前已提供超過百名病患使用,術後都沒有感染恢復良好,不過健保並沒有給付,患者必須依使用的骨量付處理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