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擬推圖書券 作法類似消費券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文化部研擬推出「圖書券」。這種作法和2008年因應金融海嘯、政府在2009年全面發放「消費券」類似。當時政府發給全國民眾一個人3600元,要刺激消費。結果消費券對GDP的貢獻度,比預期低。
收銀機前,排滿長長人龍,人手拿著消費券來買東西。為了因應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政府在2009年1月開始發放消費券,民眾拿著剛領到的3600元,都相當開心。
==民眾==
有消費券拿出來
他(業者)就有折扣的話
那就拿消費券一張
然後再配現金來用
這樣的話 消費券的優惠
就可以在其他地方上面 放比較久
==民眾==(2009.01.18)
讓我們這些人能夠有一點點錢
可以去買洗衣機
去買一點小孩子的尿布
政府編列857億多元預算,給全國人民使用,但原先預估,這對經濟成長率的貢獻,可以來到0.64%,但最後卻只達到0.28%到0.43%,效果不如預期。
==台大經濟系 教授 林向愷==
很多人把這個消費券
拿去買(舉例)
可能像中國製造的3C商品
所以從GDP的創造來看
民間消費是增加
但是進口也增加 所以兩相抵銷
林向愷表示,很多人只是拿消費券來替代原本預定的花費,加上發放對象和購買產品都沒有限制,無法把消費力都集中國內。如今政府又打算推出圖書券、藝文券等等,聽起來立意良善,但林向愷也認為,若想同時促進出版產業發展、又提升國人閱讀力,不如先從實際的人民薪資下手,再來考慮精神食糧需求,可能更實際。
記者 曹晏郡 謝其文 台北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