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二戰期間,台籍日本兵到南洋從軍,大多從基隆港出發。而在戰後遣返日本人也幾乎都從基隆港。而在基隆港東側的和平島,曾經是琉球人群居的聚落。今天的系列報導就來看這段幾乎被埋沒的歷史。
基隆土生土長的潘江衛,帶我們走過日治琉球人、在和平島的足跡。早在1905年,就有一位琉球漁民「內間長三」來這裡定居、教導當地人捕魚技術。如今,矗立在和平島公園海邊的「琉球漁民慰靈碑」,雕像就是以他為原型。
==社寮島文史工作室 潘江衛==
內間長三因為教和平島人
所有海面上跟海面下的打撈
抓龍蝦的技術
所以我們以前稱他「海大王」
1945年日本戰敗當時,在台琉球僑將近1萬4千人。遣返時,由於國民政府規定,日僑每人最多只能攜帶三件行李,總重不能超過30公斤,「灣生」牧野光博,還記得當年那一幕。
==石垣島琉球人 牧野光博==
(父親)把桌子翻過來
在桌腳的地方
然後把我媽的縫紉機拆解
還有所有想帶回去的東西
通通塞進去 然後用布捆起來
外面再加防水
重到根本不知道搬不搬得動
這就當成一件
台灣警備總部接收報告指出,到1946年4月底為止,首批被遣返的琉球僑民只有五千人,還有近九千人滯留台灣。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和平島估計有三十多名琉球人,因為不會講中文,成為槍下冤魂。
==社寮島文史工作室 潘江衛==
這個地方 因為靠近外海
它形成了槍決場
槍決場 基本上
有很多人就是被葬在這邊
就直接犧牲掉了
戰後七十年,基隆的海風依舊吹著,但琉球人在台灣,只留下傳說和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