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變質身體病變 大潭村受污染之苦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第一件鎘污染公害,是發生在桃園縣觀音鄉的大潭新村。當地因為受到鄰近化學工廠污染,農田全部被迫休耕。二十多年來,村民有沒有走出鎘污染的陰影?當時和現在的情況如何?一起來看看。李春蘭,曾經是桃園縣觀音鄉大潭村的居民,十多年來、她一直因為手、腳的關節腫大,痛得晚上睡不著。
但是,究竟是痛風、還是痛痛病,她自己也不確定。民國六十八年,觀音鄉大潭村,出現了不尋常的現象,許多農民種的稻米無法結穗,接著,村民的身體關節經常感到疼痛,經過農政單位的追查,判斷是高銀化工沒做好污水管理,將含有鎘的廢水,直接排放到農民灌溉用的地下水。徐雲鐘,今年七十九歲。
民國四十五年,政府興建石門水庫,他被安排搬到大潭新村,沒想到,卻碰上鎘污染,三年前,他又因為大潭村要蓋工業區,屋子被強制徵收,才搬到現在住的社區。地不能種,菜不能吃,還要被迫搬家,徐雲鐘說,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可怕的是、「痛痛病」的陰影、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他們。徐先生的感受會這麼深,是因為他家就有這麼一個患者,這個人、就是陪伴他五十多年的太太──徐劉隨妹。看了西醫,也看了中醫,連偏方也都試過了,花的錢更是難以計算。
不過,鎘中毒到現在還沒有解藥,所以,她只能靠止痛藥來減輕身上的疼痛。二十二年前,大潭村被鎘污染的土地全部休耕,前幾年才開始進行換土稀釋的整治工程,土地被污染了可以整治,但是,被重金屬污染的人,身體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陰影,卻是一輩子也沒有辦法消除的。如果您想要更深入的了解大潭村鎘污染事件,歡迎您收看,這個禮拜天,晚上九點的客家新聞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