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化程度低 雲林難脫貧窮之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歡迎回到新聞現場,繼續是,今天,九十年大選掃描,系列報導,鏡頭要帶您前往雲林縣和,嘉義縣市首先看到,雲林縣,因為開發比較晚,雲林,常給人一種,貧窮的印象。這些年來,雲林縣政府,積極發展工業,就是要擺脫,這樣的印象。不過在地民眾怎麼看,這樣的轉變,我們一起來關心雲林縣基本資料人口74萬面積1291平方公里每戶年所得81萬/年失業率4.89%(90年10)現任縣長張榮味施政評價(普通+滿意)F評價(普通+滿意71.38%中國時報(90年3月)63.4%康健雜誌(90年9月)相較於其它縣市,雲林縣;因為較少工業發展,一直給外界,一種貧窮的印象,不只如此,雲林縣,更曾被稱為,「文化的沙漠」。
根據一分民調顯示,雲林縣民認為,雲林縣最沒有競爭力的地方,休閒娛樂,及藝文活動,就紛紛攻佔,前兩名。就因為如此,近來,雲林縣,興起了不少民間團體。雲林縣政府,訂定的古蹟,原本只有五個地方,但這些文史團體調查後,竟然發現,雲林縣古蹟,有九百處之多。像虎尾糖廠,以及糖廠裡的招待所,都深具,歷史意義。這座將近100歲高齡的鐵橋,也極富,保存價值。
不對稱的階梯構造設計,相當罕見,但因為缺乏維護,看起來有些失色。忽略文化保存,這些年,雲林縣政府,注重的是工業發展。六輕,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明年,絲織加工出口區,也即將在斗六動工。雖然,看似有不少建設,但很多雲林縣民覺得,地方,還是一樣貧窮。
不只如此,和六輕做了一年的鄰居後,台西鄉民,開始感覺,不對勁。台西鄉民,因此體認到,工業不能給他們,太多機會,反而要從原來的產業轉型,才有發展。因此,他們成立了一家特產中心,開發附產品,並展現,當地的,產業特色。雲林縣,因為較晚開發,保存的產業及文化風貌,也較為完整。不少雲林人認為,兩者只要善加規畫、包裝,甚至結合,就會有驚人的,附加價值。雲林縣民,和雲林縣政府一樣,想擺脫,貧窮的印象,但雲林縣民希望,能從在地的產業、文化,開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