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
-
川普欲拿回美軍駐阿富汗基地 塔利班:涉及領土寸土不讓
|全球儘管美軍4年前已撤離阿富汗,但美國總統川普近日表示,希望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能交出曾有大批美軍駐紮的巴格蘭空軍基地,否則將有不利的事情發生,但遭到塔利班嚴正拒絕。巴格蘭空軍基地是阿富汗最大的機場,外界認為,川普想要拿回這個機場,主要是想就近監控中國的核武製造,同時也想取得阿富汗的稀土開採權。
-
美俄核武管控條約將到期 蒲亭提議再延長1年
|全球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22日表示,如果美國同意,俄方願意把2010年所簽署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再延長1年。美國白宮表示「聽起來不錯」,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將親自回應此事。
-
美核武勞工補助審查停擺 數千癌友求償卡關
|全球建於1945年的美國Y-12國家安全中心,是美國核武「曼哈頓計畫」的軍事設施之一,主要用來生產濃縮鈾,Y-12催生出了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卻賠上核武勞工的健康。不少待過Y-12的工人紛紛傳出罹癌的消息,他們透過法定的審議委員會申請賠償金,來支付醫療費用。然而受到川普精簡聯邦機構人事影響,委員會無限期暫停運作,勞工的請願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有些病患甚至等不及審核,就撒手人寰。
-
二戰後仍有逾2千次核試爆 誰來承擔輻射的代價?【圖解】
|全球在美國對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結束二戰後,世界列強的軍備競賽開始進入核子時代,據統計,從二戰結束至今,至少有8國在全球各地執行超過2千次核試驗,地點大多選在遠離擁核國人口中心的偏遠地帶或離島。這些核試驗場周遭的居民,至今仍因暴露在輻射下導致疾病,或被迫離開家園,刻下無法抹滅的傷痕。
-
無人潛航器?超音速導彈? 《紐時》分析中國新武器威脅一次看
|兩岸中國昨(3)日在閱兵典禮上展示多項最新軍事裝備,《紐時》引述多名國際軍事專家分析認為,其中的超大型無人潛航器可能具備封鎖台灣的能力;高超音速導彈則威脅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可由運輸機空投的新型裝甲車,則顯示中國正在提升對台灣的快速部署能力。
-
日韓掀發展核武討論 韓民調指75%民眾挺自製核武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關稅等問題上對盟國採取強硬態度,開始動搖東亞的日本與南韓對美國安全承諾的信心。針對中俄與北韓的核威脅,兩國內部出現是否發展核武的討論。南韓民調顯示多達75%的民眾支持自製核武,而日本年輕世代逐漸走出二戰時期廣島和長崎遭到原子彈轟炸的歷史陰霾,支持發展核計畫的聲音增加,一些國會議員甚至主張降低對美依賴,將核子選項視為防衛備案。但反核人士警告擁核將破壞和平與國際信譽。
-
紀錄片《核武戰爭風雲》闡述核武器改寫人類歷史
|全球今年是二次大戰結束80周年,1945年8月美國在廣島、長崎分別投下1顆原子彈,促使日本投降,結束了二戰。隔年美國在比基尼群島展開核試爆,美蘇兩大陣營從此走向核武競賽之路,至今全球已經有8個國家擁有核武、數千次核試爆,引發的世界大戰與核災疑慮至今未解。由美國公共廣電網PBS製作的紀錄片《核武戰爭風雲》(The Bomb),帶您回顧、分析這段核彈發展史。
-
美伊協商陷入僵局 英法德25日與伊朗核談判
|全球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高,加上各國持續軍事化,全世界對核武擴散的擔憂與日俱增。6月中,以色列對伊朗發動12日戰爭,就是要遏止伊朗即將成熟的核武製造能力。就在美伊談判陷入停滯之際,號稱歐洲三大巨頭的英國、法國與德國決定共同出手,7月25日將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與伊朗展開副外長層級的核談判。
-
美空襲伊朗核設施 全球各地掀起反戰示威
|全球從伊朗首都德蘭黑到巴基斯坦、印度,鄰近我國的日本、南韓,乃至於美國東西兩岸與歐洲多個主要城市,都有大規模的反戰示威。憤怒的示威者把「恐怖分子、戰爭罪犯」的標籤,貼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肖像;位在華府的華盛頓郵報總部也聚集了示威抗議團體,批評美國媒體混淆視聽。
-
以駐臺代表:阻擋伊朗有核武 自我防衛無奈何
|以色列和伊朗爆發衝突,以色列駐台代表強調,以色列是自我防衛,為著阻擋伊朗手頭有核武,目前已經無其他選擇。另外,咱總統賴清德也指示國安團隊,密切關注戰火對全球的衝擊,對內也愛加強國防韌性,6/26準備欲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第四改委員會,探討「漢光演習」和「城鎮演習」欲按怎結合。(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