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
-
花蓮風災立院專案報告 傅崐萁究責撤離計劃
|政治花蓮縣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導致19死5失聯,農業部指出堰塞湖雖穩定溢流,蓄水量約為之前的1.7%,但壩體仍不穩定,將持續監測。今(13)日立法院內政委員會邀集相關部會,進行專案報告,有民進黨立委質疑這次災難原本應該可以避免,國民黨立委則持續追究,當時疏散計劃為何沒有落實。
-
花蓮塗糜淹800公頃田 農業部估算清除愛3冬
|花蓮光復鄉做大水第20工,雙十連假有真濟志工去鬥相共。目前主要咧摒溝仔和佛祖街的漉糊糜,毋過花蓮攏總有800公頃田,予水淹甲攏湳塗,農業部估算若欲摒清氣,上無愛三年。
-
光復鄉災後工作收尾 著重側溝及佛祖街淤泥清理
|地方今(12)日是連假最後一天,也是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第20天,還是有許多鏟子超人湧入光復車站。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指出,災後工作已進入收尾,目前著重側溝跟佛祖街的淤泥清理。至於被泥流淹沒、大約800公頃農田,農業部提出再生復育計畫,希望和專家跟地方農民共商研議。
-
初探馬太鞍堰塞湖深20公尺 蓄水量可能較推估低
|地方目前中央確認馬太鞍溪堰塞湖穩定溢流中,尚無再次潰決風險,不過相關監測工作持續進行,日前成大團隊初步掌握湖深20公尺,蓄水量有可能比推估的低。農業部農村水保署也釋出災前災後的衛星影像比對,由於近期降雨較少,崩塌地呈現相對穩定的狀態。
-
馬太鞍溪涵管便道通車 暫限小型車與救災車通行
|地方花蓮馬太鞍溪橋被沖毀,導致要到光復鄉必須繞道,不過今(10)日下午南北各一條涵管便道提前通車,目前限制小型車跟搶救災等緊急車輛通行。便道開放前就出現不少車輛等待,因為原先繞行要多出30分鐘以上的車程,現在走便道只要約10分鐘就能到。公路局表示,便道堤頂上,24小時配置監看警戒人力確保安全,預計明(2026)年1月底前完成鋼便橋。
-
賴清德國慶談話聚焦6大關鍵力 將打造「台灣之盾」防空系統
|政治總統賴清德於今(10)日上午10時30分發表國慶談話,呼籲中國停止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及二戰歷史文件,並強調會在2030年前讓台灣國防預算達到GDP的5%,加速打造防空系統「台灣之盾」、加強國防科技研發與不對稱作戰能力。此外,賴清德也感謝協助花蓮光復災後復原的「鏟子超人」們,稱讚這是世上絕無僅有的自發性全民運動,證明台灣人守護家園的決心。
-
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我們的島】
|地方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
丹娜絲條例增列250億助堰塞湖災後復原 工期延至2030年底
|政治因應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釀成嚴重災情,行政院今(9)日通過《丹娜絲災後條例》修正草案,預算追加250億元至850億元,預計用於挹注堰塞湖調查、災民安置、下水道清淤修繕等災後復原項目,並將復原工作期程延長至2030年底,全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
特遣隊勘查馬太鞍溪堰塞湖 走獸徑、涉險垂降方抵達
|環境在昨(8)日發生地震後,要加強馬太鞍溪堰塞湖的監測,空勤總隊今(9)日搭載台大和成大研究團隊,攜帶緊急減災無人船和水面檢測設備,抵達堰塞湖。而同樣要掌握即時狀況,林保署花蓮分署則組成2支派遣隊,已經分別完成任務下山,而其中一隊花了5天半時間,隊員是翻山越嶺,透過垂降才能抵達山崩形成的荒原,清楚拍下溢流口水流狀態。而山壁隨時有崩落的危險,有隊員指出,堰塞湖周邊都是爛泥,連要站穩都有困難。
-
花蓮吉安發生規模5地震 堰塞湖穩定溢流、整體無礙
|地方花蓮吉安鄉發生規模5地震,外界擔憂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壩體有沒有受影響。林保署花蓮分署立即派員前往以無人機勘查,比對地震前後網路攝影機、UAV空拍影像,確認堰塞湖只有天然壩下游兩側深槽有部分土砂崩落;沒偵測到大型新的崩塌,也沒有水流異常。水利署下游水位站目前沒明顯變化,整體評估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