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回顧2024全球選舉年 政局洗牌讓世界有何不同?
圖片來源
專題報導

回顧2024全球選舉年 政局洗牌讓世界有何不同?

2024年,有76個國家舉辦大選,不只數量上堪稱「全球選舉年」,更攸關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民主進程。在經濟、地緣衝突加劇之際,民眾如何用選票傳達他們的心聲、揭示期望的國家走向?當如此多具世界影響力的國家發生政權交替,世界局勢又將如何重塑?

作者 / 劉怡廷 更新時間 2024/11/11 13:48 主圖來源/
Copy URL

加入公視會員,
按讚收藏你關注的報導

2024年全球攸關民主成敗的選舉時刻

  • 全球矚目的台灣大選

    2024年台灣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打破政黨輪替「8年魔咒」,以4成得票率當選第16任台灣總統、副總統。外媒聚焦台灣新任領導人將是兩岸局勢能否升溫的關鍵,紛紛指出這是「影響世界的大選」,路透社直指,此次結果是「台灣民眾用選票拒絕中國」。

  • 川普重返白宮,稱是「美國的黃金時代」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歷經戲劇化的從政之路,再度入主白宮,從多起訴訟案纏身、躲過造勢槍擊死劫、獲億萬富翁馬斯克的大力支持,在移民、關稅、墮胎等各項政見更時常語出驚人,而這不阻止他在各州選民都獲得比賀錦麗更高支持度。川普發表當選感言表示,會每天為美國人而戰,直到建立強大、安全與繁榮的美國。

  • 墨西哥選出200年來首位女總統

    前墨西哥市市長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在前任總統羅培茲的大力支持下,當選為墨西哥獨立逾200年來第一位女性總統,也是這個9成人口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第一次選出猶太裔總統。墨西哥是女性謀殺率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薛恩鮑姆的當選對打破墨西哥政壇玻璃天花板,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 普丁確定連任,將統治俄國整整30年

    普丁在3月的俄國大選中,以超過87%得票率確定連任,展開個人第5任總統任期。由於唯一具實質影響力的反對派納瓦尼選前在獄中身亡,其餘要不流亡海外就是遭監禁,因此這場選舉早勝負已定。至於普丁堅持舉行選舉的原因,外媒分析,是為了重塑在烏克蘭戰爭中遭到損害的安全、穩定化身的形象。各國紛紛批評此為「仰賴審查、鎮壓和暴力的偽選舉」,俄國多處投開票所也傳遭投汽油彈抗議選舉不公等事件。

  • 贏下全球規模最大選舉,莫迪2度連任印度總理

    選民規模將近10億的印度大選結果,由莫迪成功贏得第2次連任,但下降的支持度與不如預期的國會席次,顯示其政權吸引力已經下降。與此同時,關於選舉不公的指控頻傳,包括兩名反對黨首席部長被捕、反對黨銀行帳戶被凍結以及穆斯林投票過程中遭打壓等,批評人士認為,印度民主制度在莫迪領導下越來越難施展,他強硬壓制政敵也遏止獨立媒體發展,對外卻仍積極吹捧印度民主,甚至稱印度為「民主之母」。

「世界上許多選民不再希望一成不變」

各國選舉結果顯示,原本的執政黨普遍面臨支持度流失或遭翻盤,美國《時代雜誌》評論,「顯然,世界上許多選民不希望事情一成不變」。人民的選票如何反應對改變的渴望?重視的價值如何隨著對經濟、民主前景的緊張而變得不一樣?

  • 歐洲議會中間派過半,傳統瓦解、極右派大有斬獲

    歐洲議會選舉通常被視作各國選民對執政黨的期中檢討,反應的是對國內政局與當前政經局勢的意見。法國選民對馬克宏執政的不滿,反映在極右翼「國民聯盟」高達三分之一的得票率;德國極右翼「另類選擇黨」的崛起,則是傳達德國選民對移民問題的憂慮。過去兩大中間派黨團已無法拿下過半席次。

  • 英國大選變天,工黨終結保守黨14年執政

    英國工黨在國會大選中以壓倒性的410席大幅領先保守黨的120席拿下勝利。經歷了英國脫歐、新冠疫情動盪與高達11%通膨引起的經濟危機,英國選民在歐洲一片向右轉的氣氛下,反而選擇了中間偏左的務實工黨。英國工黨最主要政見是大力推動經濟,包含設置國家財富基金,吸引私人資金投資與再生能源,也承諾將不會提高稅收。

  • 川普翻轉搖擺州,移民、經濟議題成勝選主因

    川普如願再度執政,共和黨也奪回參議院多數黨。專家分析,雙方雖然各有擅長發揮的議題,但對於投票的選民來說,川普與共和黨陣營主打的邊界安全、非法移民和經濟,顯然高過民主黨所強調的墮胎權與社福,因為在選民眼中,生活過得好不好比能不能更自由地墮胎重要。

政權轉換將如何牽動世界局勢?

俄烏、中東的戰火綿延,中國與台美的情勢也持續升溫,各國過往透過聲明、軍援與經濟制裁等手段在複雜的局勢中選邊站,也試圖在制衡威權與大量資源投入引起的內部民怨之間取得平衡,隨著立場不同的領導者上台,地緣關係將如何受影響?

  • 川普當選牽動美中台局勢,台灣真的要繳「保護費」嗎【觀點】

    學者投稿指出,川普就職後,是否會如選前所說要求台灣繳交「保護費」,甚或是出手制裁台灣晶片。目前尚不知川普要台灣繳交「保護費」的意義為何,有可能是要台灣增加對美國的軍事武器採購。至於在晶片產業上,台灣與美國各擅勝場,原本就是「垂直整合」的一體,其實根本無須再分你我。

  • 右傾的歐洲議會恐削弱對烏援助?

    由於右派相對不支持歐洲一體化,右傾的歐洲議會可能削弱對烏克蘭的援助,以因應歐洲大選中選民態度的轉變。不過分析指出,歐盟外交路線決定權主要仍在於由各國元首組成的歐洲理事會,因此在政治板塊並無劇烈變動的情況下對俄烏大方向應布置改變。

  • 施壓烏克蘭走向談判桌?川普上任後可能的俄烏戰爭走向【觀點】

    在川普當選即將強勢回歸白宮後,已經持續近3年的俄烏戰爭,似乎也可能隨著美國的態度轉變,而出現走向談判桌的可能。川普在選前曾表態只要當選,就會和俄國總統普丁聯繫以結束戰爭,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可能在美國施壓之下別無選擇。不過雙方若展開談判,則屆時烏克蘭很有可能在經歷2年多的抵抗後,仍必須在國土主權上對俄國做出讓步。

tags:

更多策展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