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生動物頻遭遊蕩貓攻擊 民團籲限制養貓範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澳洲的一些小型野生動物經常被流浪貓或者在外面趴趴走的家貓攻擊傷重死亡,讓瀕危動物的復育相當困難。有民間團體和地方議會建議修法,規範把貓養在貓舍裡,但是貓主人認為根本難以執行。
動保人員小心翼翼將一隻正在復原的環尾負鼠寶寶捧在手裡,並餵牛奶給牠喝,這隻負鼠是少數成功獲救的澳洲本土瀕危物種,而摧殘牠們的竟是人類眼中可愛的貓咪
野生動物救援中心負責人哈里森沃德表示,「因為貓咪會玩弄這些動物,還會撕咬牠們,這真的非常殘忍,他們又抓又咬,造成嚴重傷害,我們看到的一些情況,真的非常可怕。」
西澳洲地區早在2011年就立法,要求飼主必須為貓咪登記、植入晶片和結紮,但因為近年來在外趴趴走的貓咪經常對野生動物造成危害,其中環尾負鼠往往被撕咬或抓傷後死亡,使牠們的瀕危處境雪上加霜,因此多達20幾個地方議會都曾要求修法,希望對擅自闖入非飼主領地的貓咪開罰,但相關立法往往在省的層級就卡關。
達達納普郡郡長加德納指出,「除非省級政府修改貓法,並且讓我們按照需要的方式解讀它,否則我們無法實現,想要的有效貓咪控制。」
當瀕危物種數量嚴重下降,保育團體也出面喊話,建議飼主將貓咪關進室內或戶外的貓舍。
地理觀察協調員懷亞特表示,「我們希望與那些真心想做正確事情的人合作,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幫助他們理解,他們可以透過建造貓舍來提供幫助。」
然而愛貓人士主張,貓咪也有自由行動的權利。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已經成了各界必須審慎評估的難題。
吳仲安/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