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美東時間18日晚間6時公布各獎項得主,該獎項旨在表揚既能引人發笑又發人深省的科學研究。本屆主題是「消化」,共有10組團隊獲獎。主辦方表示,由於通貨膨脹緣故,本次獎品為一個手工製作的人體胃模型與一包濕紙巾。
和平獎:微醉能提升外語能力
執行此研究的歐洲團隊共招募50名以德語為母語、同時也能流利掌握荷蘭語的大學生接受測試。在將受測試者分成兩組後,其中一組只喝水,另一組則可在15分鐘內攝取足夠讓自己微醉的酒量。接著兩組受測試者會與荷蘭籍人士用荷蘭語聊天,在聊天結束後,喝酒組別的受試者會評估自己的荷蘭語能力,並由荷蘭母語者提供獨立觀察評分。
結果顯示,喝酒者多半認為自己的外語能力不受酒精影響,但根據母語者觀察評分發現,微醉能提升非母語參與者的外語流利度。研究團隊認為,此發現不能單純歸因於喝酒會帶來自信,還可能是因為酒精可降低語言焦慮,從而提高外語表現,不過這個假說仍待進一步研究驗證。
文學獎:記錄指甲生長持續35年
日本已故醫生賓(William B. Bean)從1941到1977年期間,持續35年都在「指甲日誌」中記錄自己的指甲生長速度,這份「堅持不懈的巨冊內容」獲得本次搞笑諾貝爾文學獎肯定。賓在日誌最後寫道,「指甲就像一張緩慢移動的角蛋白描記圖,沿著時間那條無法逆轉的橫軸,測量著年歲。」
賓在觀察自身指甲的同時,也會參考相關科學文獻,並發現指甲生長速度會隨年齡減緩,咬指甲則會加速指甲生長,推測可能因為刺激血液流動之故。此外,賓認為「人死後指甲和頭髮會繼續生長」是常見迷思,並指出是因為屍體皮膚會脫水收縮,才使指甲看起來像變長。
小兒科獎:大蒜味母乳可讓嬰兒喝越久
先前曾有研究指出,大蒜會讓乳牛鮮奶產生異味,也會影響人體體味。美國莫內爾化學感官中心的梅內拉(Julie Mennella)與博尚(Gary Beauchamp)因此好奇,還在哺乳的母親若食用大蒜是否會改變母乳氣味,進而影響哺乳中嬰兒的行為?
兩人研究後獲得的結果顯示,母親在食用大蒜後的母乳會帶有大蒜氣味,且在相隔2小時後味道最重。嬰兒對有大蒜味的母乳吸吮時間更長、次數也增加。
生物學獎:「斑牛」能驅蠅
幫牛畫上斑馬條紋,可以減少牠被蒼蠅叮咬的次數嗎?
科學家長久以來對於斑馬身上的黑白條紋,究竟是用來偽裝、混淆掠食者,還是為了驅趕蒼蠅爭論不休。日本農研究機構(NARO)研究團隊為驗證黑白條紋有驅蠅效果,使用能沖掉的水性漆分別在牛身上畫上斑馬條紋、黑色條紋,並與完全不畫條紋的牛隻進行對照。
結果發現,畫上斑馬條紋的牛,被蒼蠅叮咬的次數明顯減少,甩尾或甩頭等驅趕蒼蠅的行為也較少。研究團隊推測,可能和斑馬條紋造成的光亮度變化或偏振光,會干擾昆蟲用來控制降落動作的「運動偵測系統」有關,不過仍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心理學獎:被稱讚智商會助長自戀
如果你曾告訴某人「你很聰明」,可能無意間助長對方的自戀傾向。
西澳大學智力與心理學研究員吉尼亞克(Gilles Gignac)在波蘭招募361名參與者,要求他們評估自己相較他人的智力水準,並完成波蘭版自戀人格量表以及智商測驗,接著參與者會分為兩組,其中一組會收到正向回饋,被告知自己的智商確實高於大多數人;另一組則會收到相反的負向回饋。
結果顯示,參與者完成智商測驗後,普遍都認為自己的智商相對較低,但事後被告知智商高於平均的參與者,對自己智力的評價以及自戀傾向都會變得更高;相對地,若收到負向回饋者,則會認為自己的智力更低,且負向回饋的影響大於正向回饋。
吉尼亞克認為,外界回饋能塑造個體對自身智商的認知,無論這些回饋是否準確。吉尼亞克表示,告訴別人他們比實際更聰明,就能操控他們的自戀程度,但如果長期過度讚美一個人,可能將對他的自戀傾向造成更顯著且戲劇化的影響。
除此之外,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還有5項研究獲獎,包含:
- 搞笑航空獎:埃及果蝠會避開高乙醇含量的水果,推測是想避免酒醉。
- 搞笑營養獎:蜥蜴偏好起司披薩、不吃四季口味的披薩。
- 搞笑化學獎:食用鐵氟龍(常見於不沾鍋的塗層)可以增加食物量與飽腹感,且不會增加額外的卡路里。
- 搞笑物理學獎:義大利麵醬在加熱與拌煮過程中,為何會產生結塊?關鍵在於澱粉比例,必須占起司重量2至3%。
- 搞笑工程設計獎:研究者設計出一款燈管紫外線可殺菌的除臭鞋架,只需2到3分鐘照射,就能消除鞋子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