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往東南亞方向海底纜線斷線 3條待修復海纜皆有替代備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周邊海底電纜再傳斷線,昨(1)日下午4時7分EAC2東南亞方向斷線,影響台灣往新加坡國際傳輸流量。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觀測指出,流量跟回應時間還好,應和切換其他備援容量,以及不是台灣到國際網路的主要出口有關。中華電信表示這條海纜並非中華電信所投資,數發部也強調目前國內海纜均正常運作,14條國際海纜有3條海纜待修復,目前均透過替代備援路由提供服務。
國際通信幾乎透過光纖海底電纜傳送,台灣現有24條海底電纜,10條國內電纜、14條國際電纜,其中8條在今(2025)年斷線,根據台灣海纜監測平台顯示,1日下午4時7分,EAC2東南亞方向斷線,影響台灣往新加坡的國際傳輸流量。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表示,「台灣到新加坡目前都還算是正常範圍,它可能有其他的備援的容量,所以其他備援的海纜的容量,那第二個台灣到新加坡這邊,並不是台灣到國際網路的主要的出口。」
EAC2斷線沒明顯通訊影響,根據國外網站Submarine Cable MAP公開資訊,EAC-C2C在2002年開始服務,業者為Telstra。
中華電信表示,目前斷線的6條國際海纜,非中華電信所投資,中華電信投資的國際海纜服務正常,台灣端的國內海纜也沒有任何斷纜情況。從事海洋地質測量與海纜路由調查服務的公司指出,通常海纜斷掉有70%以上是人為活動,其他是材質老化和地質災害。
海洋地質探測公司銓日儀協理周佳毅指出,「人為活動包含漁業活動跟錨擊,靠近澎金馬的話大部分都是漁業活動,陸資的那些船的活動放進去的話,其實也都是有可能的受損。」
台灣周邊有9條海纜同時出現中斷,雖然部分不影響台灣,但年初發生電纜疑遭中國籍漁船拖斷,加上海纜修復動輒幾週到數月,引發外界擔憂,再斷下去台灣會變孤島內網。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指出,強化通信韌性,多建置電纜和電纜站,更多的衛星服務,朝多樣性發展來移轉風險。
吳仲安/編輯